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资源集萃>非遗记录>市级
济宁非遗记录之托板豆腐

发布日期:2020-12-16 09:07
浏览次数:

托板热豆腐是济宁的特色小吃。豆腐,据《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刘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也就是说豆腐制作起源于西汉。到宋代之后,豆腐才开始普及,成为普通百姓的食品。明代崇祯年间(公元1628——1644年),宋姓从山东省汶上县南旺镇迁到京杭运河北岸定居,因村庄座落在济宁至嘉祥的官道路口,故以姓氏取村名宋家路口。同时,宋氏家族也带来了制作豆腐的方法,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至今制作豆腐的达百多户,产量万余斤。

豆腐制作:首先选用优质黄豆,拣出霉变豆粒,然后净水浸泡,用石磨磨成豆浆,经纱布过滤去渣,用锅加水烧浆,以盐卤汁酣淀,凝固在木制长方形盒盘内,进行保温,每盘豆腐约四五十斤。然后,放置在“小土牛”(木制平板独轮车,现为三轮车)上,到济宁城区大街小巷、运河南北叫卖“热豆腐”,并备有托板、辣椒、分切豆腐刀。人们购买时用碗盘盛之,行人用托板随买随吃。其特点是松软适度,鲜嫩可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喜爱的食品。

喝托板热豆腐是有讲究的,那板子最好是用香椿木做的,大小厚薄相宜,有些老济宁人都有自备的托板,一是讲究纯正,二是讲究卫生,三是显摆身份。这豆腐更有讲究,必须用卤水点就,却须是新出锅的,热气腾腾,细腻白嫩。小贩用长长的豆腐刀将豆腐割成条状,一层层码在托板上,抹上一层辣椒酱,再用刀横斩几下,使豆腐呈不规则的块状,便于人们吸嘬。


版权所有: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