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非遗记录之桑皮纸制作技艺
发布日期:2020-06-11 10:46
浏览次数:
鲁西南有着悠久的植桑养蚕的传统,为制造桑皮纸提供了丰富的桑皮原料。曲阜桑皮纸制作地主要在以曲阜王庄乡纸坊村为中心向周边村落曲阜纸坊村,据村中三官庙碑记载:村名曾叫安南庄。北宋期间战乱不息,王氏家人逃难来到此,起名为“安南庄”(安难庄)。明朝初期掌握桑皮纸制作技艺的郑氏和乔氏由山西省洪童县同时迁入该村,为使整个村庄团结,便更名为“辛安里(新安礼)”。随着郑氏、乔氏两家桑皮纸业在村中的发展,逐改名为纸坊村。另据曲阜《阙里志》记载:“纸坊在城北十里,居人造纸为业……孔子五十六代孙孔希翥居于此,为纸坊户”。《续修曲阜县志》同时也有纸坊村的记载。据此,可以推断纸坊村的造纸业始于明初,兴于清朝。清代末期到民国战争及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战争,造纸较为冷落。1956年曲阜县手工联社迁至该村,成立了曲阜县第一个造纸厂,造纸逐渐得意恢复发展。 桑皮纸生产在我国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的手工业制作的典型代表。成分基本上以桑皮做原料,先制成草浆然后再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制作,整个生产过程要经过72道工序,主要工序有36道。具体如下: 一、砍条:事先要选择上等的桑条。 二、剥皮:把桑条的外皮剥下备用。 三、凉晒:把剥下的桑皮充分晒干。 四、去杂:俗名叫解桑皮,就是挑选。 五、凉晒:把选出的桑皮再次晒干。 六、捆扎:把桑皮捆成圆锥形,一般5公斤一捆。 七、浸泡:一般用活水浸泡,时间以充分浸泡为宜。 八、灰桑皮:用石灰水进行浸泡。 九、倒装:就是充分浸泡。 十、蒸制:用专用大锅对桑皮进行充分蒸透。 十一、碾压:把蒸好的桑皮放在石碾上碾压。 十二、去鳞:把桑皮中的黑硬壳去掉。 十三、化瓤:一般要在流水的河中进行。 十四、翻瓤:把桑皮瓤反复翻转,使其充分得到浸泡。 十五、淘瓤:得用特制的条框淘洗。 十六、印瓤:用棍棒将水挤干。 十七、挑拣:就是去杂。 十八、搓碓:用大木墩砸桑瓤。 十九、打饼子:把搓好的桑瓤置于铁床上备用。 二十、切瓤:用双把刀切成两厘米长的段。 二十一、撞瓤:把切成的瓤装粗布布袋中撞击。 二十二、匀瓤:用小木耙在池中匀开。 二十三、打旋:用实心竹杆在池中充分搅拌。 二十四、沉淀:用木耙连续拍打,使纸浆沉淀。 二十五、刹沫:一般向池中洒入豆油止沫。 二十六、送背头:捞纸前通过抖动为桑皮纸一边加厚,以便于揭晒。 此后,为纸张的加工,可分为捞纸、下纸、压纸、踩纸、元纸、晒纸、行纸、揭纸、查纸、捆纸。各道工序相辅相成,不可错位。做好的桑皮纸纸面光滑均匀、无孔、无瑕,纸质柔韧富有弹性。成品纸一般50张称为一刀,50刀打成一捆。其规格分为:42×32厘米、45×35厘米、50×50厘米三种。 桑皮纸纤维长,有拉力,不易断,是上等的绿色防腐原料。起初主要用于祭祀、棺材内部防腐等,后来主要用于糊制酒、油等器皿。采用桑皮纸糊制的容器盛酒、酱、油等食品,可保持几十年不变质,不变味。现在的用途主要有三种:一是拓裱字画;二是糊制木制、条制器皿;三是糊制加固农用工具。 桑皮纸制作为传统的手工技艺,其生产技艺传承完全靠师徒传承,原料加工基本上采用日晒,河水浸泡,自然天成,全凭经验掌握。它的工艺流程,需要制作者凭借悟性和实践、体会和感觉才能掌握,由于以前的工人大多没有文化基础,所以很难形成文字的记录。桑皮纸制造工艺保存了较为原始造纸技术,对继承和研究我国古代造纸工艺提供了活的样本本,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