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通知公告
济宁市文物保护中心2020年度法人年度报告信息公开

发布日期:2021-04-27 09:11
浏览次数:

一、单位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济宁市文物保护中心

单位住所:济宁市任城区红星东路84号

法定代表人:相力

经费来源:财政拨款

开办资金:334万元

举办单位: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济宁市新闻出版广电局、济宁市文物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负责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工作;负责文物藏品的收藏、保护、展示,开展相关学术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出土文献研究、文物修复工作;承担大运河济宁段保护职责。

二、济宁市文物保护中心编制实名制情况

核定编制人数:22人。

实有人员名单(21人):

相力  赵洪磊  孙广军  朱宁  杨惠卿  苗琪  郑立冰  张骥  张新红  高灿灿  刘勇  时晓婷  张璐  杨惠莹  胡广跃  马冉  亓玉红  李承宽  张 超  张琳  许路

三、2020年度工作总结 

2020年,市文物保护中心按照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安排部署,围绕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实施文物保护项目、提高公共文博服务水平、服务保障重大工程、确保文物安全稳定、落实文明创建措施等方面工作,靶向发力、精准施策,攻坚克难,开拓奋进,推动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突破,为文旅融合发展、建设经济文化强市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夯实。一是突出党建引领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支部书记先后围绕“践行四讲四有”做合格党员、做合格党员须着眼“小”处等主题多次讲授专题党课。围绕党建工作实际,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快速反应,主动担责,组织选派党员下沉社区一线,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坚持用好“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和“灯塔大课堂”等平台,组织党员利用学习平台开展学习,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学习实效,增强党员理论素质修养。发挥“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服务队”队员作用,开展驻村帮扶,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生产、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指导驻在村党建工作,加强与驻在村党员的联系,搭建起沟通联系的桥梁,保障了村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在前、不掉队。二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对标对表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加强教育引导,推动工作人员主动学法用法,把党章、《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以及省、市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列入党支部“三会一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对党内法规和宪法法律的学习,推动工作人员自觉做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围绕“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山东省法治宣传教育月”,统筹安排,精心实施,开展了系列法治宣传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是持续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学习《济宁市干部纪律作风集中整顿实施方案》和市文化和旅游局实施方案,对当前文物保护中心干部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明确整改要求,制定整改措施,扎实推进整改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文物保护工程稳步实施。一是河道总督府遗址博物馆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协调配合省考古研究院先后完成遗址区4000平方米考古发掘工作并顺利通过省文化和旅游厅验收。完成河道总督府遗址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勘定和文物影响评估报告编制工作,协助完成《河道总督府遗址展览馆等建筑工程方案》编制,方案顺利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项目建设前期筹备工作圆满完成并举行了开工仪式,提前一个月完成年度任务。二是萧王庄墓群抢险加固工程圆满完成。加快推进萧王庄墓群二、四号墓文物保护范围钢丝围栏搭建等抢险加固工程,该工程于2020年6月顺利完工并验收,有效保护了二、四号墓的文物本体安全。三是浣笔泉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稳步推进。设计方案已完成调整、修改、报审,并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经与规划、行政审批部门多次沟通协调,项目新建设施已取得规划许可。院内建筑垃圾清除、项目招投标事项已经按照程序启动。四是潘家大楼院落整治工程顺利竣工并验收。为更好的开展文物保护、对外开放工作,美化周边环境,实施并完成潘家大楼院落整治工程,同时,对大楼南回廊门窗进行粉刷,大楼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公共文博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一是扩大服务范围。为进一步提升宣传展示和服务社会能力,在萧王庄墓群、太白楼对社会开放的基础上,努力克服资金及人员不足的困难,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潘家大楼于11月正式面向社会开放,为全市搭建起一个宣传保护文物、满足社会文化需要的重要舞台。二是提高服务质量。利用国保省保单位、历史文化名楼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平台,放大展陈、社教、研究等功能,努力为市民群众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2020年度组织未成年人集体活动30余次、日常接待20余万人次、公务接待服务近100次。三是创新服务手段。李白纪念馆积极创新思路,自主开通抖音官方账号,运用新浪微博、抖音等平台发布李白诗词赏析、李白文化研究成果、防疫小常识等信息,信息阅读量均在3000次以上。积极与济宁新闻网、齐鲁晚报等媒体展开互动,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介绍太白楼的历史,使受众在自媒体终端即可感受到李白文化,体验到历史文化的魅力。精心制作自主导览小程序,游客经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自行获得文物简介及游览讲解,保障游客最佳的游览体验。四是争创服务品牌。按照园林单位创建标准,推进李白纪念馆积极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园林景观。同时,萧王庄汉墓、潘家大楼也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的前提下,努力提升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干净整洁、优美舒心的参观环境。五是推进太白楼展陈提升。结合济宁市运河记忆文化街区规划,启动实施太白楼展陈提升工作,制定了展陈工作计划,编制了展陈方案,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四)全市重大工程服务保障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发挥考古研究基地作用。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济宁文物考古研究基地挂牌成立后,我们充分借助省考古研究院的科研、人才优势,有力推动了我市考古工作水平、工作人员素质的提升。二是保障全市重大工程项目。配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完成市一级星标项目内环高架的考古勘探及履行审批手续工作,市一级星标项目运河记忆济安台片区考古勘探和项目选址意见书,邹城至济宁公路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和考古勘探报告编制,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考古勘探工作,济宁运河新城段古运河生态治理提升项目考古勘探,105国道两段考古勘探,太白湖区中央CBD项目相关近现代墓葬群清理,G327曲阜张阳至任城长沟段改建工程涉及的3处考古发掘等全市重大工程项目服务保障工作,均按照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既定工作任务,为全市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快速推进作出了突出贡献。三是破解堵点卡点问题。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千方百计推动考古工作在全省率先复工,城区内环高架济宁大道、105国道两段考古勘探是省内第一个复工的田野作业项目,按照时间节点顺利完成了野外作业,为项目加快推进赢得了时间、占得了先机。此外,还集中工作力量对大运河局部遗产点进行了数据采集,完成了大运河监测保护平台的数据上传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提供了基础材料。

(五)文物保护单位持续安全稳定。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生命线,市文物保护中心始终把安全意识记在心上、把安全责任抗在肩上、把安全措施落实在行动上,确保国保、省保单位及馆藏文物安全万无一失。一是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狠抓文物安全责任落实,在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签订文物安全责任书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与所属各文保单位签订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科室、每个岗位、每个人员。二是抓好安全检查巡查。在元旦、春节、清明、端午、国庆、中秋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拉网式排查,实地查看消防、安防设施和巡查记录,检查人员在岗情况和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督促排查安全隐患,及时整改落实。三是健全文物安全制度。积极构建文物安全长效机制,健全完善文物安全制度、巡查制度及应急预案。制度制定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制度、自觉执行制度,确保各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得到落实。四是强化安全培训。积极参加市文化和旅游局举办的安全生产和文物安全培训,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组织职工利用网络开展安全大学习,熟练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并利用现有器材设备和场地条件开展消防演练、设备操作,增强职工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六)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市文物保护中心围绕“一个中心”(即以“不丢分”为中心),着眼“两个重点”(即以“路长制、测评点”为重点),抓好“三个活动”(即“我们的节日活动、未成年人研学活动、‘点亮蓝灯’自闭症关爱公益活动”),坚持“四个保障”(即“制度保障、资金保障、物质保障、人员保障”),全力以赴、全员上岗落实各项文明城市创建任务。一是抓好公共文化场馆创建工作。李白纪念馆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点,为提升创建工作水平,进一步规范无障碍设施标识标牌及服务电话,完善无障碍坡道、轮椅停放位,免费提供轮椅和童车使用,配备有坡道的无障碍厕所1处,男女厕均设有符合标准的无障碍厕位。二是抓好志愿服务践行新时代文明。采用志愿服务的形式,大力开展“学雷锋”志愿活动,免费提供导览讲解、饮用水、充电等服务项目,利用志愿者为来馆参观残障人士提供贴身服务,帮助推扶轮椅、提供导览等形式开展保障服务。志愿服务提升了游客体验,让游客真切感受到“礼仪之邦”的魅力。三是抓好城市容貌和环境卫生责任区责任落实。科学合理配置人员、物品,落实“路长制”、“门前五包”、“文明劝导员”、“随手拾”等环境卫生工作机制,保障责任区环境整洁有序。“路长制”是我们创城中的重中之重、硬中之硬,之所以说“重”,是因为“路长制”在创城工作中的重要性,之所以说“硬”,是因为包保路段的复杂性。市文物保护中心责任路段为南门口至济医附院北墙,这一路段人员多、车辆多、商铺多、流动人口多,人流车流错综复杂、环境卫生形势严峻。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制定了人员轮班制,并对值班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提高了值班人员应对路面、街头复杂情况和突发状况应急处置能力。积极主动对接城市管理、交通、交警、街道、社区等部门单位,最大限度地争取业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经过日复一日的坚持、孜孜不倦的努力,循环往复的捡拾、苦口婆心的劝导,路段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商铺商家的经营进一步规范,各种车辆的停放井然有序,乞讨人员、流动商贩得到有效劝阻、劝退。

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新的一年,市文物保护中心将围绕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心工作,筑牢文物安全底线,进一步夯实文物保护基础,加强科学管理,强化合理利用,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夯实打牢文物保护工作基础。坚持整体谋划、突出重点,抓紧编制古建筑保护维修、展陈提升、可移动文物修复、安防消防等立项报告、技术方案,及时提交评估审批。全力服务保障全市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配合省考古院和项目单位抓好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

(二)切实抓好文物安全。健全文物安全责任体系,按照要求签订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文物安全领导、监管、主体和岗位责任。完善文物安全设施设备,持续推进文物单位安全设施达标,强化监督管理和日常维护。加强重大节日、重要活动、特殊时段的安全,加大巡查、检查力度,特别是对考古发掘工地、文物保护工程现场加强安全巡查,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三)扎实推进文物保护项目。加强文物保护项目管理,确保工作内容、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集中力量、克服困难,完成太白楼主体建筑修缮、浣笔泉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在前期对潘家大楼本体病害问题进行初步勘验的基础上,积极对接专业资质单位进行详细勘验,争取尽早立项修缮,确保潘家大楼文物本体安全。

(四)进一步拓展文物活化利用渠道。充分发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济宁文物考古研究基地作用,做好考古研究和文物修复。加快推进太白楼改陈布展工作,努力使太白楼成为集中展示济宁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文旅资源、蓬勃的发展变化的“济宁城区的文化客厅”。采取合作、授权、独立开发等方式探索开发文创产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

(五)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坚持学原著、悟原理,学业务、强本领,不断充实知识储备,增强干事创业的能力水平。进一步转变作风,强化实干精神,坚持工作标准不降低、工作要求不放松,做到担当作为、克难攻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毫不懈怠抓党建强保障,为文物事业长远发展提供坚强思想和组织保障。




济宁市文物保护中心 

2021年4月27日   


版权所有: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