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工作动态
济宁市杂技团滑稽作品《岁月》荣获全国杂技最高奖“金菊奖”,填补山东省23年空白

发布日期:2021-06-02 15:57
浏览次数:

5月5日,第十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杂技魔术滑稽比赛圆满落幕,由济宁市杂技团选送的原创滑稽作品《岁月》荣获最高奖“金菊奖”。这是我市首次获得金菊奖,更是我省23年来首个获得金菊奖的滑稽艺术作品,实现了山东省魔术艺术、滑稽艺术的重大突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磊获悉我市获奖喜报后,专门批示:“热烈祝贺济宁市杂技团喜获‘金菊奖’!希望以此为新起点,继续加强精品创作,推动文艺演出,再攀艺术高峰,让更多艺术精品惠及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每三年举办一届的中国杂技金菊奖是经中央批准设立的中国杂技界最高奖,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杂技家协会联合主办。本次比赛共有全国85个节目报名参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7个魔术、3个滑稽节目获得本届比赛“金菊奖”。济宁市杂技团的魔术《梁祝》、滑稽《岁月》双双入围决赛,这两个奖项山东已经分别14年、23年未入围决赛。《岁月》最终勇夺中国杂技最高奖金菊奖,这是济宁市杂技节目《攀——双爬杆》获中国杂技“金狮奖”以来的又一国家级金奖,是本届比赛山东省唯一的金奖。

近年来,济宁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探索把握艺术创作规律,紧紧围绕“系统性、地域性、政治性、时代性、群众性、专业性”,全力推动艺术创作高质量发展,艺术创作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生动局面,多次荣获国家文华奖和群星奖,中央电视台、《中国文化报》、《大众日报》等国家、省主流媒体多次报道济宁艺术创作的经验做法。特别是5月5日,济宁市杂技作品《岁月》喜获中国杂技最高奖—“金菊奖”,是全省唯一的金奖,为山东争得了荣誉。5月31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面向全省发文推广济宁市《探索把握艺术规律性  推动艺术创作高质量发展》经验做法。


济宁市探索把握艺术规律性

推动艺术创作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济宁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探索把握艺术创作规律,紧紧围绕 “系统性、地域性、政治性、时代性、群众性、专业性”,不断提升艺术创作组织化水平,持续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推动传统文化、廉政文化、现实题材、民间文化主题创作,打造了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推动艺术创作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济宁累计创作大型剧目16部,复排和改编大型剧目41部,获市级以上奖励的小型剧目60余件,新创作曲艺、小品、歌舞、杂技等作品300余件。山东梆子现代戏《圣水河的月亮》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优秀剧目奖”以及编剧、优秀表演奖,杂技节目《高椅》获意大利波罗尼亚杂技艺术节比赛金奖,《蹬鼓》获俄罗斯雅库茨克“第四届国际青少年杂技马戏节”比赛最高奖“金猛犸奖”,《抖空竹》获得由欧洲马戏联盟组委会颁发的“最高特别奖”,《孔子试徒》《山东梆子腔》等4件作品荣获群众文化艺术国家最高奖群星奖。特别是进入2021年,济宁市创排的魔术《梁祝》、滑稽《岁月》入围中国杂技金菊奖决赛,《岁月》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

一、突出系统性,提升艺术创作组织化水平

一是坚持规划布局与政策激励相结合。每年召开全市艺术创作工作会议,制定了《济宁市艺术创作发展规划》《关于做好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采风创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加大艺术创作生产资金投入,不断健全剧场设施,持续强化创作保障,“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建济宁杂技城、济宁大剧院、孟子大剧院等7处专业剧场并投入使用。投资2.08亿元建设全省一流的杂技城,投入近1000万元重新装修改造声远舞台、运河音乐厅、梆子剧院等艺术创作演出场所,为各艺术院团配备流动舞台车等。截至目前,国有文艺院团达13家,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市能正常演出的国有专业剧场14家,有经营性演出许可证的职业院团41家。二是坚持全面发动与具体指导相结合。在面上,采取上下联促、内外联动、政企联合、大小联抓等方法,调动各方力量,激发各方热情,用好各方资源,全面凝聚艺术创作最大合力,初步形成了精品剧目竞相涌现的良好局面。在点上,对重点剧目实行“一对一”指导,特别是创新建立“三审核一答辩”制度,确保国家艺术基金申报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目前,获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项目21个,资助总金额892万元,立项数量一直领跑全省,并在全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申报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三是坚持创作生产与开展演出相结合。“走进去”创精品。把精益求精理念贯穿到创作演出全过程,深入一线、走入基层、融入感情,用心抓策划,用力抓打磨,用情抓提升,确保了艺术创作的高水准。为创排山东梆子大型新编历史剧《孟母》,聘请了曾获得文华奖的国内著名编剧以及导演、作曲,历时两年反复打磨,演出后受到国家、省戏剧界有关领导、专家的高度评价。杂技金菊奖获奖作品《岁月》创作历时一年,线上邀请加拿大、意大利等业内资深专家互动授课,线下对标刻苦训练,经过精心打磨提升,一经亮相立即引发轰动效应。“走出去”塑品牌。积极推动文艺作品走出国门,市直文艺院团先后赴奥地利、匈牙利、意大利、日本、泰国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走上去” 扩影响。全力推动艺术作品走上大舞台,每年都组织参加国际孔子文化节演出。2017年,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群英汇》栏目播出济宁专场。2018年,参演了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央视中秋晚会。“走下去”惠民生。市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支持市直院团演出进农村、进校园、进剧场。“十三五”期间,共开展“千场大戏进农村”3.4万余场、戏曲进校园1800余场,推出了“乐响济宁·共圆梦想”月末音乐会和“名家名段月末戏曲演唱会”剧场品牌活动,创新打造“夜间十元剧场”,北京保利剧场院线与济宁大剧院、孟子大剧院2家剧场开展合作,4家剧场加入山东剧场院线,济宁是参与省市县三级联购惠民演出剧场最多的地市之一。

二、突出地域性,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文艺创作

立足济宁地域文化资源特色,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富矿,创作弘扬儒家文化的大型新编历史剧山东梆子《孟母》、四平调《鸡黍之约》、儿童剧《梦回三迁路》、杂技剧《孔子》《汉风百戏》、礼乐剧《金声玉振》《礼门义路》、舞剧《忠义梁山泊》,与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联合打造了综合性政德文化专题节目《儒风雅韵》,创排弘扬运河文化的新编历史剧《河都老店》、《运河老店》,复排《双爬杆》《舞中幡》等传统杂技节目,改编《墙头记》《三省庄》等传统戏剧。其中,《梦回三迁路》《捷克棒》入选中国儿童戏剧节、全国杂技展演,获优秀剧(节)目奖。《尼山圣境—传统文化“双创”新实践》《礼乐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演艺产品创编》获省政府颁发的山东文化创新奖。《孟母》等5部作品获山东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孟母》《梦回三迁路》《礼乐复兴·邹鲁先行》等6部剧目入选第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专业艺术展演活动并获得4个大奖,《孟母》荣获优秀剧目奖和演员奖,是全省唯一斩获两项大奖的剧目。《儒风·百戏—梁祝》获上海国际魔术节暨国际魔术比赛铜奖。《雄鹰展翅—浪桥飞人》《魔术—梁祝》分获第十三届山东杂技魔术大赛杂技、魔术一等奖。《棒球小子—捷克棒》《梨花萧瑟—肩上芭蕾》分获第十四届山东省杂技魔术大赛一等奖、三等奖。目前,正在积极创作红色儿童剧《长征路上的儿童军》。


三、突出政治性,加大廉政文化主题创作

始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根本要求,突出政治性抓好重大廉政题材创作,创排了山东梆子廉政教育大戏《两面人生》《夫妇双清》、廉政小戏《两条项链》、廉政短剧《灵魂悲歌》《我是谁》、小品《家中有贼》、山东琴书《小财会》、小品《见面礼》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廉政作品,与市纪委联合开展了10余场“儒韵清风·廉德济宁”廉政短剧展演,《两面人生》列入全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展演剧目,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8000余名党员干部集中观看,为反腐倡廉贡献文艺力量。金乡县廉政小戏《两条项链》进京参加中宣部、文化部2017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灵魂悲歌》在第十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上荣获金奖第一名,并获全省优秀党员教育电视片三等奖。



四、突出时代性,推动现实题材主题创作

坚定文艺作品时代担当,创作反映农村改革发展题材的山东梆子现代戏《圣水河的月亮》《尚贤村的烦心事》《梦圆黄河滩》《黄土黄》,反映抗疫斗争的全国首部抗疫儿童剧《等你回家》,反映教育扶贫的儿童剧《荡起双桨》,反映文明创建的音乐剧《天使在人间》等多部大型剧目,用艺术的形式有力地展现了“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的良好形象。2018年,《盼娘归》荣获第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优秀小型剧节目奖。2020年,小戏《悠悠芳草情》入选文旅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百年百项”小型作品创作计划。端鼓腔《张郎休妻之张郎打丁香》参加山东省折子戏组台,在文旅部举办的百戏昆山盛典演出。《荡起双桨》入选2020年全省舞台艺术重点创作项目,被评为2020年全省乡村题材优秀文艺作品,2020年11月作为“第七届武汉国际戏剧展演优秀展演剧目”,被中央三套中国文艺栏目专题报道。《等你回家》被评为第五届2020西安儿童戏剧展演优秀展演剧目。2021年,以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为主题,精心打造的山东梆子精品大剧《梦圆黄河滩》,入选“百年征程 时代华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省优秀展演剧目和济宁市“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党史学习教育观看剧目。山东梆子《梦圆黄河滩》、儿童剧《荡起双桨》等2部大戏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新创作优秀剧目评比展演《清澈的爱》、《月儿弯弯月儿甜》等2部小戏入选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暨第四届全省小型戏剧新创作优秀剧目展演。《微湖风情》等30余部文艺作品获泰山文艺奖。

五、突出群众性,繁荣民间文化主题创作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全力推动群众艺术创作百花齐放,打造吹打乐《微山湖上唢呐情》、曲艺《家传》、舞蹈《杏坛的孩子们》等一批群众文艺作品。2016年,在大幅压缩奖项的情况下,山东省入围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决赛的两件作品均来自济宁,其中唢呐、板胡与乐队《山东梆子腔》获群星奖,《家有贤妻》获优秀奖,填补了山东空白。2018年,济宁14件作品参加全省优秀新创群众艺术作品汇演评奖,4件作品荣获优秀作品奖,10件作品荣获入围奖,数量均居全省第一。2020年,济宁10件新创作文艺作品入选全省优秀群众文艺作品,数量居全省第一。


六、突出专业性,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突出“优”的导向抓培养,努力推动“人尽其才”。不定期举办编剧、表演、作曲、文艺院团长、剧院市场演出等培训班,定期举行中青年演员、新创作优秀小型剧目等汇演,不定期组织赴外地考察学习,并且采取与名校联姻的方式,建设了山东梆子传承基地、市杂技团实训基地、济宁艺术剧院舞蹈学校3个专业人才培养基地,还在微山岛建立了全市首家艺术创作基地。二是突出“实”的导向抓选拔,努力推动“人尽其岗”。打破学历门槛,2020年,遴选了青岛艺校济宁山东梆子传承基地、济宁舞蹈学校等34名优秀毕业学员补充到市山东梆子剧院、济宁艺术剧院,兖州区山东梆子剧团联合济宁工业技师学院培养了两批共43名小演员,改善院团人才队伍年龄结构,带动一批后起之秀。三是突出“争”的导向抓推荐,努力推动“人尽其名”。目前,有1位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2人为全省青年拔尖人才,5人为济宁市首批文化名家,6人为济宁英才,16人次入选济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四是突出“常”的导向抓使用,努力推动“人尽其用”。每年选派20多名市直文化艺术人才到基层文化单位服务,推荐5名县市区骨干文化艺术人才到省直高校等挂职研修。五是突出“准”的导向抓评价,努力推动“人尽其能”。联合市委宣传部等四部门,在全省率先印发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实施方案,坚持“一团一策一创新、出人出戏出效益”,在全省首个开展市直国有文艺院团业务技能考核评价。



版权所有: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