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通知公告
济宁市文物保护中心2021年度法人年度报告信息公开

发布日期:2022-03-21 09:38
浏览次数:

一、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济宁市文物保护中心

单位住所:济宁市任城区红星东路84号

法定代表人:王莉

经费来源:财政拨款

开办资金:334万元

举办单位: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济宁市新闻出版广电局、济宁市文物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文物收藏、保护、展示工作;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文物学术研究与传承利用工作;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出土文献研究、文物修复工作;承担大运河(济宁段)文物保护事务工作;承担市文化和旅游局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编制实名制情况

核定编制人数:25人。

实有编制人员名单:赵洪磊  张超  郑立冰  李取勉  孙广军  马冉  李承宽  杨惠莹  高灿灿  时晓婷  朱宁  苗琪  张璐  刘勇  张新红  杨惠卿  缪美珍  张骥  段新霞  亓玉红  许路

三、2021年度业务开展情况 

2021年,市文物保护中心在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开拓创新、埋头苦干,扎实做好文物保护利用传承工作,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高效服务保障全市重点项目,全力实施文物保护工程,持续提高开放服务水平,切实抓好文物安全,在推动文物保护高质量发展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强化责任意识,高效率做好重点项目服务保障工作。协助配合市文化和旅游局业务科室,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单位,高效推进各项工作,为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加快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是系统梳理保障工作重点。分别与12个市重点项目指挥部发函书面征求意见建议,经过充分征求意见、深入调查研究和积极沟通汇报,确定引黄西线工程(一期)、济宁智慧博览物流园(国际会展中心)等项目为文物专班服务保障挂图作战一级重点项目,文勘手续全程予以跟踪服务。二是扎实做好项目服务保障工作。主动走访引黄西线一期工程项目,对接省内资质单位编制文物勘探计划书,积极协调省文化和旅游厅行政审批处,推动项目在最短时间内拿到批复意见,配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4月底前顺利完成了文物勘探保障工作。针对邹城至济宁高速公路项目,先后5次赴省文化和旅游厅向专家组和相关业务处室进行专题汇报,一次性通过专家评审,为项目建设节省了时间,赢得了主动,受到了交通环指挥部和项目建设单位的一致好评。颜店新城创业孵化中心项目,提前10天完成考古勘探工作任务。此外,曲阜三孔景区智慧旅游及景区提升项目、孟府孟庙景区提升工程方案已进行了备案,按时间节点完成了保障任务;济宁至商丘高速公路嘉祥至金乡段已取得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勘探许可意见;兖州新机场至郓城高速线路(跨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汶上南旺枢纽段)正在编制文物影响评估报告。今年以来,先后完成包括重点保障项目在内的13个项目的考古勘探工作。三是不断完善保障工作机制。提前谋划、靠上服务,积极对接考古资质机构,指导、帮助项目建设单位及时签定考古调查勘探合同并完成报批手续,大力协调上级文物行政审批部门,确保在项目开工前取得项目选址意见批复。坚持从组织、计划、责任等方面进行细化分解,逐一落实具体措施,严谨细致、优质高效地服务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快速实施。     

(二)强化精品意识,高质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完成太白楼修缮保护工程。3月份,严格按照文物保护工程实施程序和工作要求扎实做好前期筹备工作,认真开展开工第一课安全教育、完善安全措施、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强化安全督导巡查,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施工,专职专人全天候保障项目推进实施,千方百计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工程历时2个月顺利竣工。二是实施李白纪念馆展陈提升工程。6月中旬,启动李白纪念馆展陈提升工程,根据项目实施计划,展陈设计方案经过多次专家论证、征求意见最终定稿,并按照展陈设计方案如期完成展陈施工并向社会开放。展览将实物展品、非遗技艺及李白文化相结合,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将李白与济宁、李白与杜甫、太白楼历史沿革及李白文化传承与弘扬展示给广大观众。同时,还增设了游客服务场所和设施,拓展了研学和文创空间,增加社教研学体验区域,改造附属设施并对周边环境进行美化。展陈提升工作优化了展览整体布局,改善了服务环境,延伸了展览内容,拓宽了服务维度。三是完成浣笔泉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浣笔泉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实施完成院落整治与园林绿化,二期工程完成了浣笔泉青莲阁本体维修、新建仿古管理用房及卫生间、强弱电工程。

(三)强化服务意识,高标准实施开放工作。一方面,努力提升讲解服务水平。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努力提高接待水平,做好对外交流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社会服务水平。组织6名讲解人员参加市文化和旅游局举办的文博场所讲解员能力水平培训班。积极组织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讲解、宣讲活动,我中心选派的讲解员先后荣获济宁市“红动济宁·我心向党”讲党史故事金牌讲解员、济宁市第三届红色故事讲解大赛专业组金牌讲解员、市直机关“百年奋斗路,启航新征程”微党课大赛一等奖、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讲解员大赛一等奖、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颂党恩·跟党走”讲党史故事比赛一等奖、第七届“中国历史文化名楼杯”讲解员技能大赛三等奖等奖项。另一方面,着力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中,市文物保护中心按照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工作决策部署和市文化和旅游局工作安排,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防控措施,切实落实文博场馆开放要求,备齐疫情防控物质,因地制宜制定应急预案,开展疫情防控演练。在李白纪念馆、潘家大楼、任城王墓等对外开放单位,推行分时预约、错峰、佩戴口罩、测温、一米隔离线、实名登记等措施,定期对密闭空间通风、消杀,保障游客和工作人员的防疫安全。

(四)强化安全意识,严要求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年初,按照市文化和旅游局统一安排,市文物保护中心与市文化和旅游局签订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夯实文物保护安全责任。根据工作实际,市文物保护中心分别与各科室(馆、所)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同时,各科室(馆、所)与工作人员签订岗位安全目标责任书,逐步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体系。根据人事变动情况,5月调整了市文物保护中心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心负责同志任组长,6个科室(馆、所)负责同志为成员,其主要职责是领导、组织、协调、监督中心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负责各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生产等工作,并研究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整改落实安全隐患,我中心狠抓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深入开展隐患排查行动,今年以来先后开展集中检查巡查行动10余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5个。潘家大楼、汉任城王墓加大巡查力度,落实巡查工作要求,认真做好巡查记录,确保文物安全稳定。着力强化汛期安全防范措施,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极端天气预警信息,及时转发各科室(馆、所)提醒做好预防措施,购置100余条防汛沙袋等防汛物质,确保汛期文物安全。加强教育营造氛围,健全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在李白纪念馆、潘家大楼等文物保护单位全年开展应急疏散和消防演练6次,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常态化开展巡查检查,重点检查疫情防控、值班值守、制度建设、安全生产档案材料、巡查记录、隐患排查等方面情况,推动安全生产责任、措施落实到位。完善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积极对上争取,筹措、争取专门资金对文物保护单位用电线路及时进行更新、养护,确保用电安全,同时对微型消防站、消防器材、烟感报警器等安全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保养,保证设备正常高效运转,为文物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按照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安排部署,中心承担了智慧文保平台建设任务,该项目投入资金18万元。

(五)强化教育意识,充分发挥文博场馆社会教育功能。坚持传统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吸引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各界到李白纪念馆开展“青少年传统文化”体验活动。通过举办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研学社教活动,通过“走进来、坐下来、学起来、动起来”,面向大众开展爱国主义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增强游客受众的体验感和收获感,推动提高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12月,由团市委、市关工委、市妇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少工委联合举办的“红领巾心向党”济宁市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主题队日活动在李白纪念馆举行,授予李白纪念馆“济宁市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增设游客服务中心和文创体验空间,优化服务,活化历史文化,让文博历史更亲近,更真实,更具有沉浸感。积极参与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保护专委会业务交流、技能比赛,李白纪念馆讲解员荣获第七届“中国历史文化名楼杯”讲解员技能大赛三等奖。配合中国李白研究会和马鞍山市委宣传部,优选具有济宁特色的李白文化创意作品参与“中国李白诗歌节”文创展示工作,借助平台拓展李白文化交流空间。

(六)强化创新意识,不断拓宽宣传渠道。充分借助传统媒体、新媒体等载体和平台,大力宣传文物保护工作。李白纪念馆借助抖音、新浪微博平台,利用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宣传李白文化、文博信息、文物知识,同时提供网上预约服务。在互联网和自媒体普及化的形势下,让社会公众足不出户就可以更快捷更方便的了解市文物保护中心工作动态,更好地满足市民群众公共文化需求。联合济宁市中消防大队开展网络直播,丰富消防宣传月宣传形式和内容,提高文博单位消防安全意识。配合济宁电视台、济宁新闻网、任城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生活频道录制历史文化节目,进一步弘扬李白文化,宣传推广济宁历史文化,充分展示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内涵和魅力。

(七)强化纪律意识,进一步树立文物干部队伍形象。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不懈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锲而不舍纠正“四风”,通过加强教育、明察暗访等方式,进一步推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控制经费支出,严格执行公务接待规定。不断健全完善制度,依据上级有关要求,完善了日常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学习制度等方面的制度规定,全面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市文物保护中心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坚持谈心谈话制度,把谈心谈话作为关心爱护和教育管理干部的重要手段,在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科室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之间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班子成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谈心谈话工作,不断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热情。着力提升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充分展示了文博队伍对外形象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济宁市文物保护中心 

2022年3月21日  


版权所有: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