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文艺屡获佳绩,各类艺术门类竞相出彩
发布日期:2024-11-25 09:49
浏览次数:
5部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新创作评比展演、12件美术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全省优秀美术作品展、杂技《坛三彩》获2024俄罗斯尼古林“艺术家”国际马戏节金奖……今年,济宁文艺工作屡获佳绩,创作呈井喷之势,各类艺术门类竞相出彩,以绚丽笔墨描绘出孔孟风格、运河气派的时代诗篇。 文艺精品频出 斩获多项国内外大奖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多年来,济宁在文艺精品创作上着力,文艺创作呈井喷之势,一部部优秀的文艺作品,登上展演舞台争相盛放。 在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上,济宁市大型剧目《竹竿巷》、小型剧目《闯关赴任》、小型节目《坛三彩》《微湖渔歌》《卖煎包》共5部作品入选新创作优秀剧目评比展演和新创作优秀小型剧(节)目评比展演,再次彰显了济宁艺术创作的深厚实力和崭新面貌。 “济宁州,太白楼,千里运河帆船稠……”伴随着悦耳的山东梆子唱腔,以新视角写抗战的《竹竿巷》剧目,成为艺术节上颇为吸睛的存在。 “《竹竿巷》立足济宁运河文化和儒家文化,创新开展了‘本土故事与本地院团的深度融合’。”创作演出单位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院长张志红表示,其故事背景设定在大运河、南阳湖、竹竿巷等老济宁的地标性建筑上,将山东梆子与鲁西南的竹竿舞、行船调等风土人情完美融合,使作品富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宛如一幅老运河民俗风情画,艺术风格独特鲜明。 而为使人物角色栩栩如生、形象鲜明,山东梆子《竹竿巷》编剧李书圣坦言,在剧目创作中,更是历时三年、四易其稿,多次深入到南阳镇、运河码头等地进行实地采风,充分挖掘更多鲜活素材、动人细节,力求将作品写得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 除国内奖项结硕果外,在国际比赛上济宁也收获颇丰。济宁杂技团《坛三彩》这一中国传统杂技节目,以现代摇滚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方式展现于大众视野前,以突出的“年轻有为艺术家”的美誉获得法国第22届瓦兹河谷国际马戏节比赛评委会三个“特别荣誉奖”。并获得2024俄罗斯尼古林“艺术家”国际马戏节金奖。 如果说高品质的文艺作品是济宁文艺发展的骨骼,那么原创作品则是流淌在这座城市中的精神血脉。于济宁而言,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在创作全过程中,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在提高原创力上下功夫,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推动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相辉映,让作品更加精彩纷呈、引人入胜。 在今年前三季度中,济宁精品创作屡传佳音,3部剧目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展演,2次荣获全国优秀剧(节)目奖,实现历史性突破。12件美术作品入选全省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全省优秀美术作品展。10件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群众优秀新创文艺作品汇演,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位。创演节目《河风鼓韵》斩获全省广场舞展演一等奖,济宁市连续两年蝉联全省广场舞展演一等奖。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焕发地方文化新光彩 当文化与旅游相遇,“诗和远方”也可触手可及。 随着《又见太白》的情景剧展演,游客与诗仙李白实现了跨时空“对话”。 太白楼上,“李白”身着飘逸的白衣,穿越到现代,与前来寻找“李白”足迹的现代青年朗然相遇。朗然引领“李白”重游故居太白楼时,“李白”时而驻足凝望,时而慷慨陈词,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感慨,向众人诉说着当年的豪情壮志。 “李白在济宁的这段历史是非常珍贵的文化宝藏。”济宁艺术剧院戏剧创作室主任陈劭表示,《又见太白》通过艺术演出的形式,深度挖掘太白楼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实现对太白楼以太白楼文物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使大众沉浸式感受李白的魅力和大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而这种沉浸式艺术演出形式则能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有效展示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驻足太白楼,登高眺望,位于西北方向的水泊梁山风景区,是一场集声光电、武术、舞蹈等元素为一体的大型水浒舞台声光影剧《忠义梁山泊》亦有精彩上映。 “创作一台具有丰富水浒文化内涵的舞台剧对提升景区剧目演绎水平、打造水浒文化品牌具有重要影响力。”水泊梁山风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忠义梁山泊》以水浒英雄故事为主线,运用武术、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展示多元文化、地域特色。以武会友,以舞追梦,用群众熟悉和敬仰的英雄好汉人物为切入点,讲述他们生动多样、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此外,该剧目通过科技与创新的完美融合,以中国美学的写意手法创作出了一幕幕恢宏的壮丽场景,呈现出了沉浸式视听盛宴。 无论是《又见太白》,亦是《忠义梁山泊》,无不印证着,文化与旅游二者间的天然联系。而这种以文旅盛宴展示文化传承的“演绎”,也如星星之火般,在济宁这篇土地上铺陈开来。 微山湖旅游区《芦荡烽火》加密演出场次,红色杨村、红润古留、诗画沟南等游人如织,新增鲁南大鼓、山东琴书、投壶称重、登高祈福等供游客欣赏体验。 微山南阳古镇以“千年儒韵 和合南阳”为主题,推出“古运河摇橹船汉服游”,景区快闪、鱼鹰表演、渔家婚礼、状元巡游等活动丰富多彩,游人尽情在传统文化里感受古镇魅力。 浣笔泉遗址上演《墨华泉碧——“浣”你音乐剧》,通过音乐和沉浸式表演等艺术表现形式,宣传济宁深厚的儒家文化、李白文化、运河文化…… 不难看出,更深层次持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让大众共享文化成果是济宁持续深耕的事。多年来,济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为济宁这片土地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 做好文艺大文章 让文化资源“活”起来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对一个城市而言,文化既是印记,更是精髓与灵魂。作为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之城,如何让文化资源“活”起来,飞入寻常百姓家,是济宁文旅一直深入思考、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 “济宁推动实施‘文艺创作攀峰’工程。”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聚焦“文艺创作攀峰”工程,坚持以满足群众高品质文化需求为导向,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市县两级要着力推出一批有影响力、叫得响的精品佳作。 在文艺精品创作上着力,推动山东梆子近代戏《竹竿巷》、儿童剧《运河童谣》等重点剧目的创作生产;打磨提升杂技剧《梁祝》,积极备战山东文化艺术节新创作优秀剧目展演。在文旅演艺提升上着力,洽谈顶级演艺策划团队推出一批凸显济宁文化特色的演艺项目。推动部分重点景区现有小演项目进行迭代升级,打造运河文化、太白文化等主题剧情,推出一批高品质景区演艺节目。 在美术创作上着力,策划实施市孔孟书画院主题创作活动,围绕备战山东文化艺术节美术书法作品展积极创作美术书法作品。在精品节目上着力,抓好广播电视精品节目创作,推动精品内容创作生产,繁荣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创作。在文艺人才培育上着力,开展全市舞台艺术青年人才培训班和市直文艺院团业务技能比赛活动,建设老中青年龄结构合理的文艺人才队伍。 不仅如此,济宁还注重融合创新,充分挖掘儒家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民俗等独特资源,积极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艺品牌,通过文化赋能,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做好文艺这篇大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