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文艺新业态,皮影戏在数字化中“潮”起来
发布日期:2024-11-29 09:53
浏览次数:
从一人、一布、一灯、一长桌,到“声光影”融合沉浸式表演,数字化赋能的皮影戏如今也焕发了新活力,成为不少人眼中的“潮”艺术。 “灯光一亮,幕布一拉,皮影戏正式开场。”随着诙谐幽默的音乐响起,济宁童谣皮影小剧场内的小朋友们,停止了嬉笑,目不转睛地盯着幕布。在55分钟的时间里,《蛙鹤龟》《失落的一角》《武松打虎新传》等5个剧目先后展出,类型层次分明,剧情扣人心弦。引得现场观众,或捧腹大笑,或沉思良久。 在演出形式上,这5个剧目更是运用了“声、光、影”的融合,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感受经典。以《武松打虎新传》为例,该剧由《水浒传》改编而成,通过融合动画、高清视频、投影等多媒体技术,让原本“固态化”的幕布“活”了起来,也使得场景更加真实化、多元化。 “发扬皮影戏的关键还是要创新。”《武松打虎新传》演员范飞说,该剧属于老戏新唱,剧情虽以梁山好汉武松打虎为原型,但针对儿童群体这一受众,剧目进行了相应改编,通过诙谐幽默的方言及人、虎对话,使得皮影戏妙趣横生。不仅如此,在细节处理上亦融入了现代元素。如在老虎行进中遇到猴子,通过动物配音的形式,使氛围感拉满,充分感受追逐紧迫感。 “像《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中,在白骨精出场时,我们还会运用烟雾、灯光等方式,增强皮影的立体感。”范飞直言,皮影戏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随着现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传统皮影戏面临着发展困境。数字技术为皮影戏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机遇和资源,也为皮影戏的艺术表现和创新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式和形式。 “为将皮影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以全新的面貌呈现给现代观众,我们打造了专注于皮影戏的演出剧场。”济宁剧院管理公司业务经理董小博直言,为增强皮影戏的“观影”体验,小剧场紧跟时代步伐,内设全息投影、烟雾机、音箱、灯光等设备,助力皮影戏焕发新的生机。而聚焦3—15岁这一群体,皮影戏剧目更是丰富多样,涵盖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哲学故事等题材。 “目前,我们已储备30余部皮影戏剧目,每两周更换一次。”董小博说,皮影戏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也是一种教育形式,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下一步,将立足济宁本土,深挖儒家、运河等文化,创作适宜传播本土文化的优秀皮影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