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媒体聚焦
中宣部《宣传信息网》刊发推广我市“书香济宁”建设经验

发布日期:2024-03-23 15:26
浏览次数:

3月20日,中宣部《宣传信息网》刊发《山东济宁市:打破“三个局限”全力建设“书香济宁”》,点赞我市“书香济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文如下:


山东济宁市打破“三个局限”

全力建设“书香济宁”


近年来,济宁市围绕打破阅读服务“三个局限”,建强“三大阵地”,拓宽“三个通道”,实施“三个联动”,着力构建全社会参与、全阵地服务、全活动支撑的阅读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阅读圈,“书香济宁”建设成效显著,《人民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多次报道。2023年,邹城后八里沟村农家书屋获评全国最美农家书屋;运河书屋金城古槐馆等6处公共文化空间入选山东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梁山拳铺镇儒学讲堂等5处书院(讲堂)被评为“山东省最美书院(讲堂)”,获评数量居全省第1位。

一、建强“三大阵地”,打破阅读空间局限。一是建强旗舰阅读阵地。对标全省领先、全国一流,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等国内外知名专家,高起点设计建成济宁市图书馆等一批文化会客厅,引入朗读亭、超星AI图书馆机器人、自动分拣系统、智能书架、歌德电子书借阅机、瀑布流电子借阅屏等智能化设备。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公共图书馆13家,其中,济宁市图书馆、邹城市图书馆等10家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制定《济宁市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实施方案》《济宁市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业务技术导则》等文件,与企事业单位、社区等部门单位联合,建成市特殊教育学校分馆、市强戒所分馆、任城区公安局分馆、冠亚星城分馆等一批图书馆分馆。2023年,全市公共图书馆共采购新书14.09万册、外借图书245万余册次,开展阅读推广活动2224场次,接待读者592.4万余人次。二是优化基层阅读阵地。出台《关于实施“乡村阅读”工程加快推进“农家书屋”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为每个农家书屋配备1名专兼职图书管理员,制定《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办法》《农家书屋管理员岗位职责》等系列制度。探索政府投入型、企业捐助型、部门帮扶型、上级援建型、社会共建型等多种类型,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农家书屋。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农家书屋4235个,覆盖全市有基本条件的行政村。推动农家书屋提档升级,常态化开展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数字化升级等活动,推行“按需制单、百姓点单”采配模式,每年严格按照不少于60种标准开展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先后创建全国示范农家书屋3家、全国最美农家书屋1家、全省示范农家书屋38家;培育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4名、全省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29名。三是打造新型阅读阵地。将城乡书房纳入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享原则,鼓励各县市区通过运营补贴、资金奖补、联合开办等方式建设城乡书房。推行“书房+咖啡”“书房+自习室”“书房+书店”“书房+文创”等模式,丰富城乡书房功能。开展全市“最美城乡书房”评选活动,组织13万群众网上投票,评出10处“最美城乡书房”。2023年底,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发放城乡书房建设运营奖励资金90万元,经初步测算约撬动社会资金8000余万元投入城乡书房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建成标准化城乡书房70个,年流通人次突破150万,极大地提升了群众文化生活便利度,其中,泡宝产业园图书馆等2处城市书房入选全省“创新阅读空间”案例。聚焦阅读驿站,坚持市县一体化,按服务半径不大于1.5千米,或服务人口不少于5000人的标准,以打造“新型智慧阅读空间”为着力点,建成兖州区石马村、太白湖游客服务中心、青少年宫等10处阅读驿站,与7家县级公共图书馆、30余家城市书房、251台自助设备实现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通借通还。

二、拓宽“三个通道”,打破阅读时间局限。一是构建自助服务通道。为适应群众夜间阅读的现实需要,建设了济宁市图书馆、任城区图书馆等4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实现智能服务、无人值守,打造可供群众全天候全时段免费使用的“阅读自习室”。用好全市市县乡社区四级为民服务大厅的251台自助设备,实现持身份证就近自助办理免押金读者证,群众只需要刷身份证就能借阅图书。其中,济宁市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拥有藏书1万余册,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儿童文学等22个类型,设有自助借还机,所有图书几分钟内便可完成借书还书全部流程,打通了全民阅读的“最后一公里”。二是打通流动服务通道。购买图书流动服务车,打造“汽车图书馆”,车上载有2000余册纸质文献和海量的电子资源,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历史、军事、文学、旅游、心理、养生保健、少儿读物等各类图书,配备馆员工作站、空调、电子书阅读机等设备,服务项目包括借阅证办理、书目查询、图书阅览、图书借还、电子文献阅览和下载等,可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截至目前,“汽车图书馆”累计服务读者5.25万人次,借还图书4.32万册次。三是拓展数字服务通道。顺应互联网服务发展新趋势,开发了移动图书馆应用程序,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电子借阅机等智能移动终端设备,为读者提供搜索和阅读数字信息资源,自助查询和完成图书借阅,查询和订阅及推送文化资讯和活动信息等服务。开展古籍文献数字化项目,累计完成古籍扫描20.67万余页。依托市民学习中心,提供海量数字资源,内容涵盖100多万种电子图书、3万册电子全文图书、400余种电子报纸及音视频、论文期刊资源。2023年,数字资源访问量突破1806万人次,极大地提高了读者使用的便利性。

三、实施“三个联动”,打破阅读活动局限。一是实施上下联动。加强与省级、县级图书馆的沟通与协作,全力抓好对上争取、对下发动,凝聚上下合力,推出一批精品阅读活动。市图书馆等8家公共图书馆建立“济宁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先后组织承办第十八届全省读书朗诵大赛济宁赛区选拔赛、山东沿运河流域城市图书馆馆员读书故事会、全省公共图书馆馆长联席会等多次省级以上比赛活动。引导各县市区发挥各自特色,在传统节日、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等节点,推出首届济宁方志展、济宁市古籍普查与保护工作成果展、中华传统晒书等系列活动,擦亮名家讲堂、乐读书会、儒声畅享、七彩阳光、阅·记打卡等系列品牌阅读推广活动品牌。组织开展“新时代乡村阅读季”之“我爱阅读100天”活动,济宁组织得分位居全国第13位,被中宣部印刷发行局授予“优秀推广单位”。2023年,全市累计组织开展全民阅读乡村阅读活动3万余场次,有力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实施部门联动。充分整合利用各个市级部门和单位资源,联动打造阅读平台,组织开展阅读活动,优化升级阅读服务。济宁市文旅局与市委党史研究院合作共建济宁市方志馆;与市委市直机关工委联合开展“开卷有益 码上阅读”—智慧阅读进机关活动;与济宁市广播电台联合推出《道听“图”说》栏目;与市残联联合在济宁市图书馆配备残障人士专用设施,设置残疾人专用卫生间、专用电梯、专用坡道及专用车位,设立残障文献阅览室,建成全省首家市级残健融合文化服务中心。三是实施内外联动。面向市内,积极联合各级社会组织,举办党员志愿服务、“青春同行”志愿服务、乡村阅读志愿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营造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先后与济宁市读书协会等合作,推出首届济宁市知名作家与学者作品朗诵会等系列活动,累计打造阅读空间922处,培育阅读组织472个。面向市外,加强考察学习、对接合作,赴杭州市、日照市等地学习城乡书房建设先进经验,与淄博市、潍坊市等地图书馆签订共建协议,在济南市图书馆举办“何以济宁—济宁市图书馆馆藏特色文献展”,构建起跨地区馆际合作新模式。


版权所有: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