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媒体聚焦
媒观济宁文旅丨加强文化服务供给,济宁聚焦群众文化新需求

发布日期:2025-11-06 10:28
浏览次数:

10月31日至11月1日,2025“百团汇演”暨济宁市第十三届全民广场舞大赛在济宁龙贵购物广场举行,30支县市区队伍同台竞舞。颁奖礼除一二三等奖、优秀组织奖外,新增“最受大众喜爱团队奖”“最美乡村团队奖”,多元激励专业舞者与基层热情,赛事圆满收官。赛事火热映出济宁深厚底蕴与深耕群众文化的决心。今年,济宁打造“济宁‘艺’起来”体系,推出才艺大比拼、青年歌手赛、曲艺赛等品牌,全年全域全民共享文化盛事。

舞动全城

文化触手可及

在本次全民广场舞大赛上,邹城市凫山社区丽萍舞蹈队凭借蒙古族舞蹈《共同的家》获得了一等奖,这让团队领队王丽萍非常开心。“我们来自邹城,团队成员有本地市民,也有来自兖矿能源集团的退休员工,我们都是因为喜好跳舞而聚在了一起。”王丽萍介绍,他们这支队伍成员都已退休,最小的60岁,最大的已经73岁了。为了这次比赛,舞蹈队从7月份就开始排练,每周五天。据悉,除了比赛还有排练,丽萍舞蹈队还会时常参与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形式的基层公益性演出。“这些年,我们经常把团队精心排练节目送到了县城、乡村、学校等基层单位,为满足基层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贡献了一些绵薄之力。”王丽萍笑着说。

同样在本次大赛上斩获一等奖的还有曲阜市文化馆俏妈妈舞蹈队,这让领队王燕欢欣鼓舞。“这段时间,我们每天下午集合排练,从未间断,周末也没有休息,取得这个成绩我们非常高兴。”据了解,俏妈妈舞蹈队成立于2006年,明年即将迎来二十周年成立纪念日,此次获奖就是对他们长期坚持努力训练的肯定,也是给纪念日提前送上的一份最好的礼物。“我们队伍平时积极参加慰问老人以及义警表彰大会活动等公益性演出活动,并在各类比赛中收获多项荣誉。”王燕介绍,俏妈妈舞蹈队在训练之余,还主动承接了曲阜市文化和旅游局、老体协面向城镇和农村的公益性舞蹈专业培训,并且每年都会参加曲阜儒学节开闭幕式演出。

全民广场舞大赛精彩纷呈,赛场边非遗市集也让文化氛围愈发浓厚。市集汇集了济宁本地多家省、市非遗项目,既有草编、刺绣、钩织、葫芦烙画、糖画面塑等传统手作展示,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技艺;也有孔府煎饼、老刘馓子、汶上芦花鸡、熏鱼等非遗美食摊位,香气四溢吸引市民驻足品尝。不少观众在观看比赛间隙逛市集、赏非遗,在感受舞蹈活力的同时,沉浸式触摸济宁本土文化脉络,实现“文化盛宴”与“非遗传承”的双向赋能。

在济宁,文化惠民不仅仅是口号,更是通过切实可行的项目落地生根。“济宁群众文化精彩多样,除了市级的广场舞大赛,济宁还举办了全民才艺大比拼、青年歌手大赛、曲艺大赛等品牌赛事,受到市民的广泛赞许。”济宁市文化馆副馆长樊云松介绍,作为济宁市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平台,济宁市文化馆也为广大市民以及文艺爱好者推出了一系列公益性文化培训课程。目前,济宁市文化馆在2025年已累计开设公益培训班249个班次,招生人数5840人,培训人次103264人。

文化惠民工作不仅仅依赖于活动的举办,背后强大的文化人才队伍同样至关重要。2025年,济宁市邀请了省级及以上专家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提供专业培训。通过组织小戏小剧创作、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等培训,济宁市成功培养了近500名基层文化骨干,进一步增强了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不仅如此,济宁市在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联合发力,扎实推进文化活动的开展。2025年,济宁市在“万场文化活动惠民生”项目中,累计完成了1.8万场文化活动,成功实现了全年目标的超额完成;此外,针对农村地区,济宁市还大力推动了“千场大戏进农村”项目,累计完成了5130场乡村戏曲演出。在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方面,济宁市开创了20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其中三处荣获了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的优秀案例奖。通过这些建设,文化惠民不仅在精神文化层面上满足了群众的需求,更在“物理空间”上实现了覆盖。

运河两岸

奏响青春乐章

随着夜幕落下,位于济宁“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南岸街的“运河Stage”热闹了起来,一周一次的运河音乐会拉开了帷幕。“我们这个音乐会属于‘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的一部分,演出以音乐为主,每周五、周六邀请乐队举办运河音乐会,像是新河乐队、时间解药乐队、冲浪鸡乐队等连续举办了‘毕业季’‘荷花’‘青春畅享’等主题音乐会,深受大家喜爱。”运河音乐会项目负责人程昱栋介绍,运河音乐会项目在2023年12月启动,每期都会挑选不同主题邀请乐队前来进行公益性演出,想要来看的观众可以在对应小程序上查看演出信息并进行预约。“预约人数上限是100人,每次基本上都被约满了,路过的人们也可以随时加入观看。”程昱栋笑着说。

漫步在“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古运河畔流光溢彩与历史街区人声鼎沸交相辉映,青年开放麦、中医夜市、青少年公益市集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的关注。“我们打造这个平台,不仅是希望为青年朋友们提供一片文化生活沃土,更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吸引和联络更多青年群体,尤其是新兴领域青年群体,让各界青年聚在一起、玩到一块、携手成长,共同助力文化‘两创’工作的推进与深化。”运河记忆南岸街街区运营负责人马坤介绍,“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位于任城区古运河沿岸,街区周边文化资源丰富,涵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大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太白楼、天井闸,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竹竿巷,以及老运河原生古迹、古街、古树等空间节点。街区集休闲、购物、娱乐、美食、游览、住宿等于一体,目前已经成为济宁市极具特色的文化会客厅、市民休闲港、青年娱乐城、网红打卡地和文旅商品集散地。

近年来,济宁市在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中加强规划布局,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场所,让更多人徜徉其中获得文化的滋养和精神的愉悦。精心打造济宁“艺”起来全民才艺大比拼活动品牌,构建“月赛+复赛+决赛”三级赛事体系,近千人报名,成为群众展现自我的“群星舞台”;创新推出“艺彩济宁乐翻天”“市民大舞台”等惠民品牌,累计举办广场活动115场,让文化惠民“零距离”;成功举办第六届青年歌手大赛、曲艺大赛、小戏小剧展演、小型剧目汇演等重点群众活动10余场,高标准承办山东百姓春晚济宁站海选,市直各剧场院团策划推出各类演出剧目及惠民活动1000余场,形成了“周周有活动、处处有歌声、全民齐参与”的生动局面。

文化惠民工作不仅通过活动本身提升市民文化体验,也通过有效宣传增强社会参与度与认同感。今年,济宁市依托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平台发布文化信息600余条,吸引市内外广泛关注。市民积极参与,推动文化惠民活动形成良好口碑与社会影响力。文化活动的网络直播取得显著成效,线上累计观看量超过500万人次,进一步提升了济宁市在全国范围内的文化传播力与影响力。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