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工作动态
我市召开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推进会

发布日期:2025-08-22 09:43
浏览次数:

8月21日上午,我市召开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推进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省、市关于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务实高效的作风,全力以赴打好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攻坚战。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李丽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磊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我市作为儒家文化、始祖文化、运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9项、省级非遗项目102项,国家级传承人15名,省级传承人64名,这些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我们得天独厚的文化财富。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巩固济宁作为鲁文化发源地、核心地的文化地位,推进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会议强调,要聚焦核心任务,破解创建工作的关键难题。一是要在强化培训上下功夫。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涉及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等多个维度,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科学制定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二是要在强化责任上下功夫。各县市区要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列入地方政府重要工作议程,对辖区内的创建任务进行统筹安排部署;要健全多部门联动、多层级协同的格局,牵头部门要勇担责任,配合单位要主动作为,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三是要在落实推进上下功夫。各部门单位、各县市区要聚焦职责任务,强化实干担当,始终将工作质效放在首位;要拉高标杆、注重细节,对照分工中的核心任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见效。

会议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科学把控创建节奏,确保各项任务按节点推进、高质量落实。要强化立体宣传,创新线上传播,让创建工作“抬头可见、驻足可感”,增强群众知晓度、认同感。要注重常态长效,把创建要求融入日常工作,在非遗活态传承、文化场景营造、群众参与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让创建过程成为守护文化根脉、惠及民生福祉的生动实践,真正实现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市直有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各县市区(功能区)政府(管委会)分管负责同志、文旅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相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科室负责同志、市文化馆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版权所有: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