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华局长在2024年文化和旅游工作务虚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24-01-06 11:51
浏览次数:
务虚谋实再奋进 奋楫笃行谋新篇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年,也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重要年,今年全市文旅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各项部署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紧紧围绕建设全国一流文化名市、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这一目标,以“五个三年行动”为引领,强力实施五大工程、聚力落实五项行动,全力推动各项工作“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奋力谱写文旅工作新篇章。 全市文旅发展主要目标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市民游客满意度、旅游城市竞争力“三大提升”,重点做好以下五大工程和五大行动: 一、推动实施“景区焕新”工程 强化顶层设计,加快编制旅游景区品质提升三年计划,实行“三清一库一录”工作法,建立旅游资源库,编制宜游开发目录,实现旅游资源底数清、资源开发路径清、资源保护利用清。强化分类管理。强化指导县市区对A级景区建立“一景区一方案”,因地制宜分类分批布局新场景新业态,推动互动沉浸式演艺项目、文创产品等入驻景区。强化研究评审。重点推动“三孔”“两孟”和微山湖5A级旅游景区等经典景区“破圈突围”;重点推动水泊梁山、南阳古镇等传统景区“做优做强”;对邹城峄山风景区、金乡羊山古镇景区等景区“深度开发”。建立分类梯次包保机制,根据A级景区层级,和经典景区、传统景区、潜力景区类别,以及文物景区和非文物景区,建立市县两级和行业联合包保制度。 二、推动实施“产业稳进提能”工程 实施重大文旅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创新推动各县市区文旅项目“比拼赶超”,推动一批地标性重大文旅项目落地。完善市重点项目督查调度机制,加快推进鲁源小镇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力争复兴之路文化科技项目建成运营。加强文旅项目招商,市县联合成立市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招商专班,积极与全国头部企业联系提供招商线索,策划包装文旅项目。搭建项目招引合作平台,组织开展文旅项目推介、企业对接洽谈等活动。实施金融赋能产业发展计划,争取金融和“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培育一批“领航型”文旅企业,扶持旅行社等一批中小微企业。 三、推动实施“文物保护活化”工程 一是构建“一区两园百馆”文物保护体系。当前重点抓好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力争全市三级及以上博物馆数量跨入全省第一方阵。二是抓好第四次文物普查。邀请高水平文物专家对规划和方案进行指导,有计划实施,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三是推出主题游径。依托“三孔”“两孟”、武氏墓群石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古遗址等,推出以不可移动文物为主体的文物主题游径。四是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五是强化文物保护修缮项目。加快推进对纳入国家、省立项的文物保护修缮项目;总结推广孔府孔庙古建筑预防性保护的“曲阜模式”。 四、推动实施“文艺创作攀峰”工程 坚持以满足群众高品质文化需求为导向,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市县两级要着力推出一批有影响力、叫得响的精品佳作。在文艺精品创作上着力。推动山东梆子近代戏《竹竿巷》、儿童剧《运河童谣》等重点剧目的创作生产;打磨提升杂技剧《梁祝》,积极备战山东文化艺术节新创作优秀剧目展演。在文旅演艺提升上着力。洽谈顶级演艺策划团队推出一批凸显济宁文化特色的演艺项目。推动部分重点景区现有小演项目进行迭代升级,打造运河文化、太白文化等主题剧情,推出一批高品质景区演艺节目。在美术创作上着力。策划实施市孔孟书画院主题创作活动,围绕备战山东文化艺术节美术书法作品展积极创作美术书法作品,争取我市更多作品入展。精品节目上着力。抓好广播电视精品节目创作,推动精品内容创作生产,繁荣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创作。在文艺人才培育上着力。开展全市舞台艺术青年人才培训班和市直文艺院团业务技能比赛活动,建设老中青年龄结构合理的文艺人才队伍。 五、推动实施“数字旅游提升”工程 紧抓数字技术促进旅游业数字化转型、产业转型的重要机遇,深化拓展数字技术在文旅产业领域应用深度、广度。优化升级济宁重点景区监测及指挥调度中心、“济宁公共文化云”平台。加快编制并实施“数字化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经典景区运用“数字化”丰富体验场景、迭代更新产品,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全流程智慧化、便捷化、个性化服务。 六、强力实施旅游住宿业提优行动 培塑服务质量新效能。全力招引高品质旅游酒店,加快优质住宿项目投资建设,发展新兴旅游住宿业态,加快存量酒店改造。 七、强力实施文旅宣推强音行动 创造品牌战略新优势。实施国内“引客入济”计划,推进文旅宣传提质工程,做强新媒体宣传矩阵,深化入境游宣传推广。 八、强力实施公共文化提效行动 增强文化服务新效能。聚焦文化惠民新生活,提升公共文化新空间,创新提升乡镇文化站新效能,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九、强力实施旅游市场监管整治行动 净化文旅消费新环境。优化旅游市场环境,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实施新业态包容审慎监管,加强文物安全执法,守牢安全生产底线。 十、强力实施党建扩面提质行动 激活先锋领航新动能。以主题教育深化模范机关建设,以“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推进双融双促,以引育赋能人才队伍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