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济宁艺术工作创精品、攀高峰
发布日期:2024-11-20 10:26
浏览次数:
11月19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3场)。介绍 2024济宁艺术工作创精品、攀高峰的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将艺术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坚持以作品为立身之本、以创作为核心任务、以演出为中心环节,全力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艺术精品参赛夺奖取得新突破。今年以来,大型剧目《竹竿巷》、小型剧目《闯关赴任》、小型节目《坛三彩》、《微湖渔歌》、《卖煎包》5部舞台艺术作品,以及12件美术书法作品、10件群文作品入选三年一届的山东文化艺术节,数量居全省各地市前三位。山东梆子《竹竿巷》荣获全省十大“优秀剧目”、主演杜玉珍荣获全省十大“优秀演员”,济宁市已连续三届囊括省艺术节这两项大奖。另有2件群众文化艺术作品同时荣获山东群众艺术优秀作品奖。山东梆子小戏《闯关赴任》参加文旅部首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并荣获优秀作品奖,山东琴书《卖煎包》参加第三届全国曲艺木偶皮影优秀作品展演并荣获优秀剧(节)目,杂技《坛三彩》参加第十二届全国杂技展演并荣获优秀节目。今年全国专业艺术展演优秀剧(节)目奖数量实现了历史性新突破。同时杂技《坛三彩》荣获2024俄罗斯尼古林“艺术家”国际马戏节金奖,系全省唯一,并获得法国第22届瓦兹河谷国际马戏节比赛评委会“年轻有为艺术家”等三个特别荣誉奖。济宁文艺工作相关经验多次被《中国文化报》《中国旅游报》等中央主流媒体报道。 今年济宁获得的专业艺术奖项,呈现出两大特点: 1、分量重、成色足。杂技获得了4个国际级专业大奖,是近十年来获得国际奖项最多的一年,3个剧目参加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国家级专业展演并获得优秀剧(节)目奖,也是历年来获得国家级奖项最多的一年; 2、获奖艺术门类齐全。今年在大型戏剧、小型戏剧、曲艺、杂技、音乐、美术等方面全面突破,均获得了省级以上专业艺术奖项。 (二)文化惠民演出满足群众新期待。文艺创作的最终归宿是要服务人民,这些文艺精品将以演出的形式,充实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产品供给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群众的文化获得感、生活幸福感。我们每年丰富演出剧目库,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是今年市政府确定的重点为民实事之一。通过济宁市各级文旅部门、文艺院团的共同努力,截止10月底,全市开展送戏下乡1.3万余场,戏曲进校园449场;济宁大剧院、运河音乐厅、声远舞台等市直剧场,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演出170余场,这些遍布城乡、内容丰富的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极大满足了城乡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重大文化活动彰显文旅新作为。此外,济宁市今年还多次参与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文化活动。9月份,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悉心指导下,我们邀请高水平主创团队,圆满完成了2024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演出。聚焦儒家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用仪式+演出的形式,彰显了中华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理念,深化了文明交流互鉴,扩大了中华文化影响力。雅乐迎宾、交响乐、情景话剧、音舞诗画、民族歌剧、童声合唱等多种艺术形式,组成6大主题演出,在开幕式上完美呈现,获得领导、嘉宾、观众的一致好评。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1.请问在促进文旅融合、加快推出文旅演艺项目方面,文旅部门采取了哪些推进措施? 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文化艺术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张国林:为深入推进文艺攀峰工程暨文旅演艺项目提升,年初,我们研究出台了《文艺攀峰工程暨文旅演艺项目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提出了“四个一批”总任务,(即:创作一批精品舞台剧目、生产一批高端演艺节目,提升一批文旅演艺场所,打造一批文旅演艺品牌),制定了文艺攀峰工程2024年工作方案,明晰了工作目标和推进措施,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景区+演艺”。引导100家A级旅游景区,深入挖掘儒家、运河等10种文化资源,策划演艺项目,丰富旅游体验,焕新消费场景,成功打造了祭孔展演、《金声玉振》、《芦荡烽火》等一批富有中式美学特点的旅游演艺项目,推出《天下归仁》灯光秀、万仞宫墙《大哉孔子》光影秀、水泊梁山3D灯光秀等智慧演艺场景。其中,尼山圣境入选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金声玉振》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的节目,《礼乐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演艺产品创编》等2个项目荣获省政府文化创新奖。 二、“文物+文艺”。积极推动文艺院团与全市文保单位、文博场馆合作,以文物资源为依托,文物故事为灵感,以文博场馆为场景,通过戏曲、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让文保单位“活”起来,让馆藏文物“动”起来。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浣笔泉,推出墨华泉碧—“浣”你音乐剧;依托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太白楼,打造出沉浸式情景剧《又见太白》,均受到游客朋友的欢迎。 三、“剧场+演艺”。建设了全省首家山东梆子沉浸式小剧场,创作了山东梆子首部沉浸式小型剧目《闯关赴任》,在运河音乐厅打造了全市首家沉浸式皮影戏童谣小剧场,已开展皮影戏演出20场,观众2400人次。杂技城筹划杂技沉浸式演出场景,近期将推出原创杂技剧《梁祝》的沉浸式驻场演出。邹城市的大型礼乐剧《流苏雪》,也正在紧张排练中,即将在孟子大剧院与观众见面。 2.为了促进多出精品、多出人才,请问文旅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申华荣:近年来,为了促进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不断建立健全文艺创作组织保障体系。 一、强化组织保障。每年召开济宁市艺术创作会议,制定年度创作计划,明确重点创作任务,先后研究出台了《关于做好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济宁市艺术创作发展规划》《关于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采风创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二、多方争取创作资金。全面发动全市各级文艺院团和文艺人才,积极申报国家艺术基金。每年的立项数量多次居全国地级市第1位。目前,全市累计有35个项目获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资助总金额达1827万元。此外,我们还积极推荐优秀作品申报山东省舞台艺术扶持项目。如山东梆子大戏《竹竿巷》、小戏《闯关赴任》,分别入选了2023年度山东省舞台艺术创作重点选题作品、全省舞台艺术青年人才创作项目。儿童剧《运河童谣》入选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24年度全省舞台艺术青年人才创作项目,这是济宁市连续四年获得省文旅厅青创项目的资助。《闯关赴任》入选文旅部组织的优秀作品集中改稿会,全国仅15个。这些国家和省的扶持资金,既是对济宁市艺术作品的认可,也强力助推了精品剧目的创作生产。 三、全面夯实人才支撑。近年来,先后组织举办表演、编剧、作曲等培训班,累计培训文艺人才250余名。每2年交替举办一届全市新创作优秀小型剧目汇演、中青年演员汇演,目前已举办五届,选拔优秀文艺人才50余人。连续3年举办市直院团业务技能大赛,开全省市直院团先河。济宁市文艺战线涌现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魔术领军人才、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表演艺术传承英才、全省青年拔尖人才,济宁市文化名家、济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一系列艺术人才。为发挥杜玉珍、马玉金等一批老艺术家的传帮带作用,我们也将通过设立艺术名家工作室,进行名师带徒“以老带新”,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 3.作为市政府今年的重点民生实事,济宁市是如何实施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的? 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文化艺术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张国林: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是今年济宁市政府确定的重点民生实事之一。年初,我们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千场大戏进农村”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的通知》,对2024年济宁市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进行了全面部署,全年送戏下乡演出不少于9000场,实现行政村一村一年两场戏;其中市直3个院团全年演出不少于500场,演出场次覆盖到各个县市区。 为推进落实,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着力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了县市区由文旅局长、市直院团由院(团)长直接负责,并指定专人负责惠民演出的工作机制,多次赴惠民演出现场督导演出情况;年底将对全部演出场次进行核查,确保全年演出目标完成。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年送戏下乡演出1.3万场,全市社区/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接下来,我们将保持演出优质高效,做好今年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的收官工作。 4.在今年的山东文化艺术节上,济宁市获多项大奖。请问,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是如何围绕“传承弘扬戏曲艺术”的主题,来做大做强山东梆子这一品牌的? 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张志红:山东梆子是传统地方戏曲剧种。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建院历史悠久,近年来围绕做大做强山东梆子品牌,我们重点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不断推出山东梆子优秀剧目。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特别是运河文化和儒家文化,将其融入到艺术创作中。例如,山东梆子大型剧目《运河老店》、《河都老店》、《孟母》、《梦圆黄河滩》、《竹竿巷》等,就是基于济宁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原型进行创作的,不仅丰富了艺术创作的内容,也增强了作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创新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将传统戏曲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例如,《竹竿巷》在创作过程中,将山东梆子与鲁西南的竹竿舞、行船调等风土人情完美融合,不仅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也增强了观众的观赏体验。 二、加强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通过引进和培养优秀艺术人才,提升剧院的整体创作水平。例如,在《竹竿巷》的创作过程中,剧院聘请了山东省知名编剧李书圣、高志娟共同编写剧本,并由多次荣获国家艺术大奖的上海京剧院一级导演王青担任导演,山东梆子著名作曲家马玉金担任唱腔设计,由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梆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一级演员杜玉珍担任主演。我们也非常重视院团“内功”的修炼,通过“两步走”不断加强院团的整体业务水平。 1、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剧目,让年轻人参与剧目的创作,达到既继承又创新的目的; 2、打造山东梆子戏曲文化品牌——济宁戏曲·月末戏苑,将挖掘、整理的优秀传统剧目再次搬上舞台、搬进剧场,形成常态化演出模式。通过“两步走”的方式,使我们的年轻人迅速成长起来,达到了修炼“内功”的目的。目前,“月末戏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不仅在济宁具有号召力,济南、郑州的戏迷朋友都来济宁梆子剧院看戏。 三、通过现代网络手段扩大宣传。利用好国家和平台的相关政策,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展示院团优秀剧目和优秀戏曲人才,打造第二个戏曲舞台。如,我院最早加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和抖音直播共同发起的“艺播计划-抖音直播院团专项”计划,在全省最先在网络直播中进行“试水”。围绕“线上舞台”开展网络直播不但提升了院团的知名度,为院团对外发展打下扎实的群众基础;而且弘扬了传统文化,增加了山东梆子这门艺术的受众群;定期直播表演,还有利于优秀戏曲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山东梆子优秀戏曲人才增加了粉丝量。我们将把网络直播坚持下去,推向深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