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行业资讯
济宁“四普”进行时:你知道什么是文物“四普”吗

发布日期:2024-09-02 11:40
浏览次数:

处暑过后,气温明显下降了不少,但有这样一群“寻宝人”,他们带着相机、GPS定位仪、激光测距仪等各种器材,行走在田野、山间、村落,仔细查找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人是做什么的吗?其实,他们是正在进行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文物“四普” )实地调查的普查员。

文物普查是什么?

文物普查是在一定区域内,由当地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进行的对本地文物资源的全面调查工作。它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

文物普查从何时开始?

我国已开展过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从1956年开始,在普查基础上,国务院于1961年颁布《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建立文物保护单位制度,公布第一批18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从1981年开始,普查覆盖面积比第一次普查明显增大,基本实现了对全国文物资源的总体掌握。

2007年,国务院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这次普查历时5年,全国共登记地上、地下、水下不可移动文物766722处,查清了全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家底和基本情况,掌握了文物资源大量基础信息和翔实数据。

为什么要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距今的这段时间里,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低级别文物保护状况引发全社会关注。

通过普查,全面掌握各级各类不可移动文物信息数据,可以为精细化、科学化制定文物保护利用政策制度。

通过普查,依法认定、登记并公布不可移动文物,全面落实保护第一要求,加强文物全面保护、系统保护、整体保护,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通过普查,明确全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分布、价值特征,促进文物活起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本次普查进行到了哪个阶段?

2023年11月至2024年4月为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建立各级普查机构,确定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发普查系统与采集软件,开展培训、试点工作。

2024年5月至2025年5月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实地开展文物调查。目前正在进行的就是这个阶段。

2025年6月至2026年6月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依法认定、登记并公布不可移动文物,建立国家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总目录,逐级验收并向社会公布普查成果。

本次普查范围及内容是什么?

普查范围:我市境内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其他等六个类别。

对已认定、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同时调查、认定、登记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复查对象是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所有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是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尚未登记、2012 年以来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包括本次普查实地调查阶段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

普查内容:包括每处普查对象的名称、空间位置、保护级别、文物类别、年代、权属、使用情况、保存状况等。

什么是不可移动文物?

不可移动文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古遗址:主要是指古代人类的居住地和生产活动的场所以及在对自然环境改造利用后遗留下来的痕迹。

古墓葬:主要是指埋葬古代人类形成的区域性场所。

古建筑:主要是指古代建造的主体尚存的建筑,例如老房子、寺庙、影壁牌坊、桥梁等。

石窟寺及石刻:主要是指佛教或其他宗教信仰者在山崖中开凿的洞窟,雕刻在石头上的文字、人物、动物或图案,例如碑刻、石雕、岩画。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主要是指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例如会议旧址、烈士墓、纪念碑、革命人物旧宅、老供销社、老泄洪闸及引水闸、渡槽、桥梁等。

其他:主要是指文化景观,古猿、古人类以及与古人类活动有关的古生物化石地点,其他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质实体等。

我们可以做什么?

日前,我市发布了征集不可移动文物线索的公告,如果大家在我们济宁市辖区内地上、地下、水下新发现了不可移动文物,第一时间向市文化和旅游局反映吧!

征集方式:

1、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填写《济宁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线索表》表格。

2、将下载填写完成的新发现文物线索的表格发送至jining4pb@163.com。

征集时间:至2025年5月31日止。

来源:济宁晚报

版权所有: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