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观济宁文旅 | 《光明日报》点赞济宁金乡:让非遗“热”起来 让文物“活”起来
发布日期:2024-09-26 09:55
浏览次数:
9月20日,光明日报客户端刊发《山东金乡:让非遗“热”起来 让文物“活”起来》,点赞济宁市金乡县非遗直播让非遗“热起来” 让文物“活”起来。原文如下: 山东金乡: 让非遗“热”起来 让文物“活”起来 初秋时节,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奎星湖畔古色古香的文渊阁里,一场非遗直播正在进行。 “今天要给大家现场展示制作的是一款木雕看盘,把我们金乡特产大蒜的元素融入其中,寓意收获满满……”补光灯前,王洪伦手持一柄刻刀,在木槌的连续敲击下,大蒜的轮廓在一块圆形木头上渐渐清晰起来。面前的手机直播间里,网友们夸赞的字幕游走在屏幕上。 自非遗直播基地开放以来,金乡木雕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王洪伦每个周末都会来这里。“金乡木雕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家乡的文化,同时也给自己圈了不少粉。”王洪伦出身木工世家,在这个行当里摸爬滚打了十余年,借着文化“两创”的东风,他把金乡大蒜文化巧妙融入刀尖技艺,推出了《胜算在握》《稳超胜蒜》《生生不息》《诚信》《蒜如意》等木雕作品,深受市场欢迎。 “基地以非遗传承为核心,依托当地融媒体直播平台,邀请辖区内国家、省、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走进直播间,全方位展示非遗技艺、手造产品,让更多人认识金乡非遗、了解金乡非遗。截至目前,已陆续开展了山东落子、山东渔鼓、金乡木雕、金乡石雕、四平调等非遗直播60余场次。”金乡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王剑涛介绍,同时,金乡县举办沉浸式线下文化活动,在王杰广场百姓大舞台常态化开展“曲韵蒜乡”周末剧场,面向全县青少年招募学员,开设周末“遗”课公益课堂,构建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非遗传承新生态,让金乡非遗“热”起来。 金乡非遗“触网”走出去的同时,藏在深闺的文物也在短视频的加持下刷屏了金乡网友的朋友圈。 “唐朝人喝茶叫吃茶,跟咱现代人不一样,当时流行煎茶法,先将饼茶在火上烤炙,将烤好的茶饼放入茶碾中碾成末,冲泡时还会根据不同人的口味加盐。”最近一段时间,市民李华和朋友聚会聊天时,总会“科普”这一“新知”,为了增加可信度,还不忘拿出手机播放视频佐证,“你看,咱金乡出土的文物就能证实,有图有真相。” 李华口中的“有图有真相”指的是《寻古问金—让文物活起来》系列文博短视频。今年年初,金乡县依托数字技术,策划推出《寻古问金—让文物活起来》文博节目,每期选取一件或一类文物进行挖掘、梳理,以传统文化的新视角,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视频形式,采用“传统电视+新媒体”传播方式,全面展示金乡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激活文物内在价值,让文物走出深闺、走近百姓。 “没想到咱们身边的文峰塔竟然有这样的传奇故事,还有22件宝贵文物,咱脚下的这片土地文化底蕴很深厚啊!” “这些文物中竟然还有个煎茶的用具,这说明咱们金乡的古人也是挺有闲情雅致的。” ……截至目前,节目已播出17期,全平台播放量达2000多万,刷屏了金乡网友的朋友圈,好评如潮。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藏在深闺的珍贵文物最大程度发挥文物的社会效应,更好服务于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和群众生活。”金乡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杜兵介绍,目前,全县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6处,馆藏可移动文物5000余件(套)。面对如此富集的文化资源,如何让这些有故事、有价值的文物真正“活”起来,这是他们要做的事。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记者:赵秋丽 李志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