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资源集萃>非遗记录>市级
济宁非遗记录之微山湖渔具

发布日期:2020-12-28 11:27
浏览次数:

“微山湖渔具”,在微山湖沿湖一带被渔民广泛使用。1978年秋至1979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考古队,在微山湖东畔滕县之北辛,发掘清理了一处距今为7345年的早期古文化遗址,被命名为“北辛文化”。从遗址中出土的 渔标、骨梭、陶网坠等工具表明,当时这一地区的捕鱼等生产活动,已具有相当水平的规模与发展。

微山岛汉画像石,多是反映西汉末、东汉初年的社会生活内容。有些汉画像石的图案描绘着渔民大规模摇船、叉鱼、罩鱼、捉鱼的场景。“微山湖渔具”在古代已被渔民使用并流传至今,成为湖区渔民生产劳动的主要工具之一。

主要包括:

罱鱼:罱鱼实际上就是夹鱼。

罩鱼:罩鱼用的渔具叫罩。

下钩·下卡:下钩,鱼钩上挽个小活鱼做诱饵,叫“活头钩”,专逮活头鱼(乌鱼)。卡,也属饵延绳钩,用竹坯做成卡棒,并弯成弓形,夹入诱饵,再用嫩芦苇削成筒套套住其端部,当鱼吞食时,卡棒弹开,撑住鱼嘴而被捕获。

“微山湖渔具”在制作上,采用的材料为塑料线、木头、铁丝、竹子等,其制作成本低廉,成品简单、方便,实用性强,是湖区渔民获取生活来源的主要生产工具。

“微山湖渔具”是历代湖区渔民捕鱼的工具,具有传统渔具的独特魅力,它凝结着湖区渔民的聪明与智慧,反映了微山湖特有的渔文化,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版权所有: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