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非遗记录之贾凫西鼓词艺术
发布日期:2020-08-10 10:51
浏览次数:
鼓词主要流行于北方,正式使用鼓词这一名称的,是明末清初的贾凫西。贾凫西的《木皮散人鼓词》于清代初年就在山东兖州,曲阜,诸城、潍县、日照一带以抄本流传,贾凫西写出著名的《木皮子鼓词》(亦名《木皮散客鼓词》),自号“木皮子”,所谓“十字街头几下捶皮千古快”,端坐街头,自行演唱,影响很大,以致而后的演唱者尽皆仿效。 鼓词属诗赞体曲种,曲词是韵散并用,它用韵较宽,平仄不限。用韵的规律大致为每段的第一句为起韵、第二句押韵,以后每逢单数句子不押韵,逢双数句子押韵。平仄的规律大致为:凡在韵上的句子为平声,不押韵的句子为仄声,简言之,即:三五七不论,二四六分明。 几百年来,贾凫西的鼓词,在民间的流传十分广泛。其鲜明的战斗性和离经叛道精神,也受到了有识之士高度称许。如有人把鼓词比之为“子美之诗史,屈平之《天问》”;有人说“言语之痛快,文字之激烈,当亦金圣叹、吕留良之留亚也”。他的《木皮人鼓词》是文人创作和当时民间文艺相结合的杰出成果,对我国民间说唱文艺的发展有着划时代的贡献和深远影响。 鼓词也是韵文、散文相间的。唱词为七言或十言句,句式似较弹词更为灵活。鼓词实际上有两种:一种是又说又唱的成本大书,另一种是只唱不说的小段。习惯上,前者称为鼓词,后者称为大鼓。鼓词历史悠久,音乐唱腔独特,节目蕴藏丰富,地方色彩浓郁,它直接促发了山东快书的形成,并对"乔派"河南坠子和西河大鼓等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