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资源集萃>非遗记录>省级
济宁非遗记录之曲阜拓片制作技艺

发布日期:2020-08-03 16:21
浏览次数:

拓片制作是用纸、墨及拓制工具把金石器物或其它质地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纹拓印在纸上的技术,发明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传承至今已有 1000多年的历史,曲阜的拓片技艺与此一脉相承,于明代盛行于曲阜及周边地区。

拓片作为一种复制和保存文献资料的方法,拓出来的拓片与原物呈一比一的比例,客观真实地反映原物的历史面貌,再现古代碑刻及其它器物上的文字资料和书法艺术,是最可信赖的方法和手段,被普遍运用在金石文字及其图像的复制上。它为我们保留了无数珍贵的文物、文献资料和书法艺术资料,并成为一门专门的研究学科。


曲阜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碑帖的主要产地,这里的碑刻石刻资源十分丰富,存有西汉以来历代碑刻一万余块,《孔宙碑》、《乙瑛碑》、《礼器碑》、《五凤刻石》、《张猛龙碑》是汉魏名碑,为历代书法学习者说尊崇,其拓片被历代视为汉隶、魏碑书法的范本。这些珍贵的碑刻为曲阜拓片的产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载体。目前孔子博物馆还珍藏有多张明代曲阜石碑拓片。明清时期,碑学的兴起带动了曲阜碑帖拓制行业的空前兴盛,直接推动了拓片制作技艺的迅速发展,拓制更加精致,范围不断扩大,种类和方法更加多样。清代以孔府藏碑拓制而成的《玉虹楼法帖》,对传播书法艺术、保存历史资料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到了清末民国年间,曲阜从事碑帖拓片制作的手工业者和经营的店铺众多,专营碑帖的店堂就有数十家之多,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还有余氏、高氏、丁氏等家族碑帖拓制作坊。丰富的石刻资源、精良的拓制技艺,使曲阜拓片在全国收藏界知名度提升,与曲阜楷木雕刻、曲阜尼山砚一起被称为曲阜三宝。

曲阜拓片制作主要分扑拓和擦拓。扑拓是用扑子蘸墨后往纸面上扑打,适用于凹凸不平的碑石或较小器物,其作品细节表现力更强,真实性较高。擦拓技法为曲阜独创,是用擦子蘸墨后在纸上擦,这种拓法效率高,适用于表面较平的碑石,其作品更为明快粗犷。

拓制流程:碑刻清理干净后,贴上使用胶矾水泡过的宣纸,用棕刷刷平再用打刷捶打宣纸,后用木槌垫毛毡捶打细部,使之与碑刻所有凹凸相吻合,待纸九成干用擦子或扑子上墨,待墨干后,揭下即可。 

擦拓:是用细毛毡卷成的擦子,把墨汁在拓板上揉匀,往纸上擦墨数遍,擦至纸面乌黑发亮、字口清晰、黑白分明即可。

扑拓:是用白布棉花和油纸做成的扑子,沾墨汁在拓板上揉均,再往九成干纸上扑墨,扑至用墨均匀、字口清晰即可。

曲阜拓片制作技艺以集体传承为主,采取以师徒传承、以老带新的方式培养了一批传承人,在遵循传统工艺流程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制作的拓片具有极高的真实性和艺术性。曲阜文物商店作为目前曲阜唯一一家有资质的碑帖拓制、专营的公有制国营商店,以老艺人传、帮、带的方式培养了一批碑帖拓制艺人,他们在继承碑帖拓制技术的同时,不断发掘传统拓制技术,形成以擦拓为主的曲阜特有的碑帖拓制技法。新中国成立以来,曲阜拓片制作技艺传承有五代,一代孔广武(师承不详),二代魏元富、魏元贵(师承孔广武),三代宋永江、孔凡娥(师承魏元贵),第四代周龙涛、孟艳锋、翟建国(师承宋永江、孔凡娥),五代马长君、苗永生、高锐(师承周龙涛、孟艳锋)。

曲阜拓片制作精良,特别是历代书法作品的拓片,生动精美,苍劲古朴,为历代收藏家说喜爱。碑帖拓制业的兴盛,使得曲阜拓片制作技艺主要应用于书法类碑刻作品的拓制,制作出的拓片能最大程度还原书法作品的形态和神韵,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特别是随着原石刻的风化,不同原因的损毁,留存下来的拓片更凸显价值。

曲阜拓片集历史价值、技术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于一体,随着时代的繁荣发展,愈发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广受大众喜爱。



版权所有: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