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资源集萃>文旅资源>A级景区>AAA级
凤仙山景区(AAA)

发布日期:2020-12-16 14:39
浏览次数:

 泗水北部旅游区资源丰富,以名山、森林公园为主,这里植被茂密、名胜众多、崇山峻岭,令人称奇,位于泗城西北16公里曲阜市、宁阳县、泗水县三县交界处的凤仙山。此山主峰玉皇顶海拔608米,是泗水县内最高峰、济宁市第二高峰。据明朝天启丙寅年《重修凤仙山玉皇殿前石崖碑记》云:“不知凤仙山何以得名,或者山形似凤,或者仙姑在此修炼。。。。。。”。另传穆桂英手下大将黄凤仙曾在此战斗过,故山被叫做风仙山。清代因四方民众上山进香供奉神仙,曾改名奉仙山。

凤仙山壮阔峻险、奇石林立、气势宏伟,原始林木葱茏茂密,人文景观犹存,集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华山之险、峨嵋之秀于一身。石海、原始森林和罕见的野生紫藤,连同众多的景点及优美传说,形成了独特的旅游景观。春天藤花遍地,夏日飞瀑流泉,秋天红叶满天,冬日苍松翠柏,林木覆盖率已达到95%以上,一年四季,生机盎然,有“天然氧吧、鲁南第一生态山”之美誉,“风仙叠翠”为泗水十大景观之一。现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十大非著名山峰。

凤仙山前巧石林立,星罗棋布,幻化天穷,被誉为“齐鲁第一石海”,历来有南山石林、北石海之称。凤仙叠翠为泗水十景之一。此山春天藤花遍地,夏日飞瀑流泉,秋天红叶满天,冬日苍松翠柏,一年四季,生机盎然。山中奇石参差,峦壑掩映,松柏相间,层峦叠翠。微风吹来,涛声入耳。现存有道教遗址玉皇殿、文昌阁、泰山行宫庙宇遗址和朝阳洞、仙姑洞、圣水泉及穆桂英驯马练兵的跑马岭等景点,古人留下诸多诗篇和民间故事至今传颂。

相传,玉皇大帝在灵霄宝殿召见太上老君,忽见殿外金光闪闪,老君急奏玉帝,即取丹石,治炼仙丹,玉帝准奏,老君随引雌雄凤凰顺祥光至山颠取丹石,太上老君引双凤来到丹石山,果见光彩夺目。让双凤留守,观音菩萨为铭记双凤和丹石山的功绩,准奏玉帝,命名为“凤仙山”。 传说穆桂英在跑马岭训马,杨宗保在此闯山与穆桂英结缘。孔尚任写完《桃花扇》穿朝阳洞而过,在凤仙山崖障植桃树一株,至今万蕊不胜寒,桃花笑春风,吸引很多游客慕名前来参观、旅游。

王坟村   凤仙山脚下有座跑马岭,跑马岭前,两条山溪顺流而下,在交汇处夹着一块元宝形平地。东边傍山,有撑天柱石守卫,西边临崖,有仰天神龟石把守,南边冲开一道山门,地势非常险要。据说,尧王路经此地,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死后葬在这里。尧王坟一侧还有一座“太子坟”,明朝末年,皇帝崇祯在宫后煤山上吊死后,三太子朱历逃命至泗水县境内,隐姓埋名当起了私塾,后暴露了身份被追捕至凤仙山,在慌无择路之时来到了尧王坟,想到明朝灭亡和父母兄妹惨死,万分悲痛,在尧王坟墓碑背面写下了:“年逾花甲复奚求,多难之秋浑不愁。只源亡国遗臣子,惊动泗曹困弱囚。劫运千年弹指到,存节万世无憾流。愿伴尧王隐宝涧,黄冠莫辜鲁地游”。题诗完毕,取下腰带,在一棵松树上悬空而亡。村里人为了纪念这位不屈不挠的明王遗孤,便将他葬在这里,刻石为念,称这里为“太子坟”,因为这里有了两个王子坟,山下的村庄便取名为王坟村。

跑马岭   横在凤仙山前东高西低的山梁,东为转山和抗山的结合部,海拔300多米。北面为陡坡,南面数峰突起。跑马岭地势平缓,南北宽百余米,东西长数百米。山顶上有古代兵寨的遗迹,并发现北宋时期的箭头、箭杆等兵器,相传这里曾是穆桂英驯马练兵的地方。跑马岭西首名曰寨顶,三面是悬崖,南面为古时进山的必经之路,传说是穆桂英屯兵之所。

纱帽山    又名尖山,在跑马岭西南方,因形状像古时官吏戴的乌纱帽而得名。传说一南方人看破了风脉,手持钢鞭,猛力抽打尖山,三鞭过后,一声巨响,东纱帽翅应声倒断,有一宝剑立于石缝之中,南方人随即盗走。如果不破此风脉,柘沟一带将会出一担二斗芝麻的将官,倒了纱帽翅,柘沟便出了一茬茬的匠人,即制陶窑匠。此虽迷信,亦为传说而已。

转山   转山在跑马岭东侧,山不高却孤立于群山之中。山上怪石林立,树木丛生,荆榛漫道,云雾从山谷中升起,多在此山汇集凝结。所以,这里时常烟笼雾锁,游人走进如入迷魂阵,弄得晕头转向,分不清东南西北。传北宋大将杨宗保路经此地,转了几圈后仍未走出去,后经穆桂英领路才走了出来,后两人产生了感情,私定了终身。后来,人们就把这里取名为“转山”。

仙姑洞府   据传,某女受继母虐待,逃入此洞,以煮蘑菇石为生。后感动菩萨,赐封仙姑。为避泗河男人洗澡之羞,菩萨突起一石,挡着洞口,以避视线。此处洞幽石奇,苍藤挂壁,云岫生烟。

玉皇殿   又名玉皇堂,在朝阳洞东南下方,山体的中上部,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系歇山式建筑,经数次重修,殿阁流丹,禅房溢香,后毁于兵燹。原殿内雕梁画栋,四壁彩绘,玉皇大帝端坐正中,金面帝装,四大元帅和两个女官分列两边,十分威严。殿两侧建有数间配房,殿前筑有宽阔的平台,有历代碑刻十余座,有专人看管,常年烟火缭绕,为凤仙山主要建筑,现仅存残碑、遗址。

文昌阁   又名奎文阁,建于清道光二十年四月(1840年5月)。位于玉皇殿东南侧,为上下两层。下层为参拜玉帝的必经通道——俗称南天门,下铺有七十二级台阶(现存41级);上层楼内塑有魁星像,手持神笔,脚踏鳌鱼。笔锋指处,正中济宁孙家堂楼,孙家果然中了祖、孙两名状元。其中孙毓文曾任吏部右侍郎,慈禧太后的军机大臣。

仙水洞   在玉皇殿后,洞深数米,水声漱玉,涧石鸣琴,洞流仙泉,潺湲不止,水深数尺。《山东通志·疆域志·山川》记载:“凤仙山有洞,瀑布幕之,谓之水帘。”这当是远古的记载。后来瀑布消失,但水帘洞中细流长泽,终年不涸。因而,水帘洞变成了仙水洞。虽在海拔四百米以上高度,但常年水满,从不枯竭,且甘甜爽口,实属难得。

圣水泉   圣水泉在朝阳洞东侧的悬崖石缝之中,从“仙水洞”上攀,削崖悬柏,绝壁挂藤,壁上有明代石刻,上书“圣水泉”三字。崖上有一泉池,泉水从石隙浸出,无土无尘,水质清纯,阳光照射,金波潆洄。虽在海拔450米以上,但涓涓细流常年不断。每逢山庙会不乏提烧壶煮仙水,沏茶饮者。逢到炎夏,柘沟一带的达官贵人便到此处居住休闲,喝山泉度酷暑。

朝阳洞   在主峰前下方的悬崖峭壁上,有一个山洞,因洞门朝向太阳升起的东方而得名。东门上方的石壁上,端庄的刻着“朝阳洞”三个楷书大字。洞门南侧是一块平坦巨石,巨石上面有旗杆窝子。巨石前面为深不可测的山涧,置身石上,如临深渊,唯东南方向人方可攀岩登洞。进入洞口,是狭长形十余平方米的门庭,斜上方两米高处为入洞口,传说杨宗保曾用枪锋在石壁上写道:“山连水、水连山、洞中遁有任道安”,任道安在此修炼,在洞中居住数年。入洞上行百多米有一出口,直通峭壁顶端。洞中间西壁有一小洞口,西向,传说此洞可通往西面10里之外的曲阜石门山。洞内怪石嵯峨,杂陈石皿;洞外奇峰森列,翠崖倚空。

黑风口   在凤仙山主峰东侧二里外的山凹中。东为凤仙山第三高峰——寨山(海拔560米)。两边壑峰壁立,山势嶙峋,远岫云迷,两山之间形成风口,沟内怪石遍地,羊肠小道曲折陡峭,常年阴风凉气,不时飞沙走石,阴森可怖,故曰“黑风口”,行人至此不寒而栗。传说,杨宗保由此闯山与穆桂英结缘。

三清洞   原名三仙洞,在玉皇堂西南方,洞在数十平方米的一块巨石下,门墙为人工垒砌而成。洞内塑有红君老祖的三个高徒:即大仙老子(有碑文记载老子设教于此),二仙元氏天君(姜子牙的老师),三仙通天教主。清代拓洞修庙,改名为三清洞,由道士主持香火。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泗水县委曾隐此洞,坚持斗争。

行宫庙    行宫庙又名老奶奶庙,是泰山老奶奶的行宫,在玉皇堂前下方三百米处,内塑有老奶奶像、送子观音、童男童女各六名,供缺儿少女的人家去拴娃娃。拴娃娃即选中娃娃后拴上红绳,起了名字,叫着名字回家,等有了小孩后去还愿。

龙王庙   龙王庙在玉皇堂前下方,因凤仙山山高坡陡,流域面积较大,多山洪爆发,百姓常遭水灾之难,故修此庙,以求龙王治水,图风调雨顺,免灾于民。

菩萨庙   菩萨庙位于龙王庙正下方,与行宫庙、灵官庙一体,为凤仙山第二大建筑群。抗日战争期间,因抗日游击队经常在此居住,日伪军便摧毁了这一建筑群。

镜山    又名天镜、雀山镜,雀山镜在凤仙山西侧的半截山上,为雷击断裂形成一长方形直立白色巨大石壁,面向西南,午后阳光照射更是耀眼,数十里外亦能看见,故又名反光镜。传说,每年九月九重阳节,远在济宁的人们也登高眺望。谁先看到镜山,谁一年中将会富贵平安,因此各商铺老板争相观望。

通天沟   通天沟在朝阳洞西侧,为直立上下,高过百米的大峡谷。沟内古木参天,野果草药繁多,两侧壁高千仞,树冠苍劲,盘根错节,或伸出、或倒悬,生机盎然。

葫芦崖   葫芦崖处于凤仙山主峰西侧,为凤仙山第三高峰,海拔约540米,因山头呈圆形,且十分陡峭,形状像葫芦,故得名葫芦崖。周边悬崖上野鸽子、山老鸹、山燕子等鸟类群居于此,筑巢繁衍,一派生机。

玉皇顶    凤仙山主峰,远远望去,主峰削崖断路,绝壁生畏,云洗峰翠,风荡谷深,让人望而生怯,止步者屡。加上抗山和葫芦崖两峰的烘托,东有转山连接抗山和跑马岭,西有峨山连接葫芦崖直插纱帽山西南的老虎洞,南有跑马岭、纱帽山等横贯东西,形成一大天然环形山,使凤仙山更佳俊秀威风而成为鲁中南的一座名山。攀上绝顶,巨石叠列,青霭缥缈。南望泗河,逶迤如蛇;北眺泰山,碧黛似屏。西南可见寿丘曲阜;东向隐现龟蒙临沂。山下,村如鸟巢,田似棋盘,有“一览众山小”之感。

道士庄    在凤仙山水库下方,因看山护庙的道士居住在此而得名。每年四月初一在道士庄举行庙会,新泰、宁阳、曲阜、泗水等周边的百姓络绎不绝。唱大戏、买山货,烧香、许愿,玩杂耍、游玩的人们聚集于此,热闹非凡。

老虎洞    在道士庄后的山口旁,因洞口微张,形状像发威的老虎而得名。又因洞门低矮,紧靠山口,山风吹来,洞口呼呼作响。似像老虎发威。

老龙湾    在道士庄村南的深沟里,为凤仙山流水最大落差地,落差高大十余米。雨季一到,形成巨大瀑布,响声似春雷。十余里外都能听到。1959年建成老龙湾水库,总库容360000立方米。

 

地址:泗水县柘沟镇王坟村(柘沟镇驻地北3公里)

联系人:任伟

电话:13583787588

 

 

 

 

 

 

 

 

 

 

 

 

 

 


版权所有: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